2005富豪拼图 他们如何在宏观调控中溯流而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5:5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孙 雷 北京报道 11月3日,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揭晓。此前一天,一份周报的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问世。时间再往前推,10月12日英国人胡润发布了他自己编制的中国富豪排行榜。短短20天之内,在福布斯和胡润们每年乐此不疲搭建起来的这座舞台上,围绕排行榜和中国富豪本身,人声再度喧哗。
不同的榜单构成了斑驳的财富拼图,或多或少在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强力作用下,中国富豪们的人均财富仍在迅速攀升;崛起的富豪新势力似乎正在酝酿着新的“骚动”——更多地放眼世界,直面国际竞争,寻求国际资源与合作。 “老板代表公司的本质,要做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你怎么可以躲在桌子下面把自己藏起来呢?”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制榜人范鲁贤看来,这种大趋势将会推动富豪资产的透明化、阳光化。 如何在宏观调控中溯流而上 与去年比较,新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上榜人数从200人扩大到了400人。福布斯提供的数据显示,这400位富豪总财富为5915亿元,其中,前200名和100名的平均个人财富分别为22.8亿元和33.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26%和38%。去年上榜的200名富豪的最低资产为6.5亿元人民币,今年的第200名则拥有10亿人民币。 创富榜上榜的90位企业家,其平均个人资产为21.9亿元,比去年的18.6亿增加了3.3亿。而胡润榜的数据同样显示,富豪们在不断积累着更多的财富。 这个结果与人们的最初的预期明显不同。学术界曾更多地认为,2004年开始逐步升温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奏效,收紧“银根”(银行贷款)和“地根”(收紧土地政策)的举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影响民营企业。 有专家这样解释这个悖论:此轮宏观调控在利润上还没直接体现出来,很多富豪的真实利润是否仍在增长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建平教授指出:“一些排名靠前的企业现在都在扩张,很多往往采取收购股权、资产的方式,所以他的账面总资产会迅速增加。但是这些账面财富却未必就是真实的财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以华教授则认为,富豪们的财富增长要具体分析,即使受宏观调控影响大的行业,不同企业也会有不同表现。 例如房地产业,虽然土地政策效果会在全行业范围内反映出来,但是,有一些企业,如果它手头有很多土地储备,筹资能力比较强,或者它自己的运营模式已经降低了每一个项目的资金占用,那么这些企业不会显示颓势,不会马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 福布斯榜中排名第二的朱孟依家族2005年的表现或可对此做出佐证。据福布斯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量开发大型住宅小区,今年上半年,朱氏旗下的合生创展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94%,同时集团在国内一线大城市的可开发土地储备达到了1300万平方米。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宏观调控下富豪们收入的增长,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其明显标志是,民企的自我调整意识正在加强,正在逐渐减少对政策环境的依赖,而最终以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群体出现。 财富新势力:国际化生力军 朱孟依家族之所以在福布斯排行榜上能够位列榜眼,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加盟。8月份,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投资基金淡马锡和老虎环球基金成为合生创展的策略投资者,这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公司的实力和客户对企业的信心。 “面向海外发展的富豪并不只有朱孟依一家。”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制榜人范鲁贤说。在他们的新排行榜中,今年已经有4位上榜富豪将公司总部设在了美国,2位设在了新加坡,25位设在了香港。而拥有海外上市公司的富豪数量也呈攀升趋势。 这种面向海外的倾向,更多地反映在所谓的“财富新势力”中。45岁以下的中国富豪几乎占据了榜单的一半,他们在新兴商业领域占绝对主导地位。按照福布斯负责人的说法,这些新一代的富豪拥有较高学历,“更懂得利用国际合作伙伴的力量,并使用成熟市场上的财务工具。” 构成财富新势力的还包括一部分的“富豪第二代”。而其中,在福布斯榜排名第5位、胡润榜排名第21位的刘永行,他的儿子从海外留学归来,目前已经开始协助父亲具体负责海外业务的发展和管理工作。 郑莱莉在父亲郑秀康(福布斯榜第275位)创立的康奈集团担任副总裁,她推动企业逐步建立了欧洲鞋类认证和研究机构SATRA的合作,使经常成为国际贸易战牺牲品的中国皮鞋产品融入了全球商业市场。 “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已经越来越知道怎样与外国公司合作,成功与国外资本联合,从而与国际机会联系在一起了。”范鲁贤说。 张建平教授则指出,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引进外部投资者,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资金和管理经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利用外资和外方股东的地位,来获得与地方政府博弈的筹码。 另外,在他看来,能够打开眼界,主动利用别人的资源和经验,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但一定要特别注意民族品牌的保护。他提到了“拉美化现象”:一个集中的特征是,很多民族经济日趋式微,从而失去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何处寻找阳光富豪? 富豪资产的透明化和阳光化,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虽然很多富豪国际化的倾向日渐明显,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因此而把个人财富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中。三个富豪榜的新闻发布会上,基本没有上榜富豪到场就是一个明证。事实上,无论是福布斯榜、南方周末榜还是胡润榜,富豪们的排斥、漠视、逃避屡见不鲜。 杨斌、周正毅、仰融,唐万新……前车之鉴让富豪们心惊肉跳。因为上榜而招来祸患,福布斯榜和胡润榜都曾经被戏称为“杀猪榜”、“追魂榜”。 “我们就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生意,闷声发财就好了,何必树大招风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企老板颇有几分感慨地对记者说。 张建平认为,这实际上是中国富豪中一种很典型的心态:有问题的当然怕因上榜而被发现;没有问题的富豪,很多也怕兴许有一天会有人来找自己的麻烦。 当然,也有不怕“见光”甚至希望上榜的富豪。“有些人甚至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上榜。”福布斯中文版主编周鹏对记者说。 “这也很好理解。”张建平教授说。比如,一个企业家如果很想做大事,他可能会把富豪榜的排名看作是他品牌塑造的一个手段和载体。这种情况下,他可能就会乐意参加这个排行榜,甚至会通过各种数据来获得靠前的排名。 而对于企业又有不同情况。一种是企业财富本来阳光,所以排在前面很好。还有些企业也乐意上排行榜。 而另外一种企业,迅速扩张,规模巨大,可是事实上资金链非常紧,说不定都快要破产了,“这种情况下他愿意上榜。原因是这样他去银行贷款会比较容易。为后续融资提供一个筹码和形象”。 张建平举了两个典型例子,比如德隆2001年前在证券业界赫赫有名,但媒体上却没什么报道。2001年后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原因何在?这时候他已经陷入困境,他需要媒体给他撑门面”。 而格林系的顾雏军,在资金链马上断的时候,曾对公众说了一句名言:“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在张建平看来,在当下,企业的处境、富豪们的个性、愿景和心理就决定了,财富阳光化之路注定还要几经波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