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贯中:不要用粮食安全来吓唬农民继续做牺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4:49 《财经时报》 | |||||||||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农民增收。在今天的国际粮价水平下,粮食战略和农民收入的极大化之间有冲突。如果粮食战略影响农民收入极大化,何者为先? □ 文贯中 若抽象讨论粮食战略,主张维持粮食自给率越高越好的人自然立即占据了道义和爱国
工业革命将世界推向全球化后,中国也没有及时转换闭塞心态,警觉世界潮流的剧变。然而紧抱自给自足的祖训不放,排斥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结果,是越来越贫穷落后,被动挨打。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知是因健忘,还是羞于启齿,在近来充斥舞台银幕,歌颂明清两朝的诸位君主如何英明伟大的剧本中,是往往隐下不提的。但公然提倡闭关自守,毕竟在今天是得不到几个听众了;高唱粮食战略,却仍能获得掌声,尽管大家肚里明白,中国的粮食生产,面对现行世界价格,已经不具比较优势。 在确保粮食战略的崇高口号下,中国维持了几乎100%的粮食自给。只是苦了农民。前几年粮食生产过剩,价格低迷,农民自动削减生产,颇引起一些学者的不满和官员的紧张。于是,这两年又在粮食战略这面大旗下,要求农民多多生产。不知万一粮食过剩,是否又要农民自己埋单? 在举国上下关心三农问题,同情农民疾苦之声不绝于耳的今天,笔者在感动之余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粮食战略,还是农民追求收入极大化的天然权利?如果粮食战略影响农民收入极大化,何者为先? 如果真正同情农民,不难看清,三农问题的核心,正是今日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即如何使农民增收。 在今天的国际粮价水平下,粮食战略和农民收入的极大化之间显然是有冲突的。不然,政府不须动用额外补贴,乡村干部也不用靠软硬兼施的手段,农民应自愿多种粮食。违反比较优势和市场价格走势,不惜代价确保几乎100%的粮食自给率,导致农民收益的降低,是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之一。 过去,在工业化和集体化的名义下,农民已经被迫做出种种牺牲。现在,明知他们的相对收入每况愈下,还要他们为了粮食战略继续牺牲,难道他们永远是二等公民?要允许农民追求收入极大化。如果他们面对市场价格自愿多种粮食,自然皆大喜欢;如果愿意改种经济作物,甚至退出农业,也应尊重。以他们的微薄收入,让他们承担粮食战略的沉重包袱,太不公平。 也许读者要问,农民固然有权追求收入极大化,但是粮食战略对社会安定难道不重要?13亿张嘴难道今后要靠国际社会解决吃饭问题?答案是一个“否”字。 即使中国决定开放农产品的自由贸易,中国也永远会是一个产粮大国。只是粮食自给率会因劣等土地退出生产而适当降低。面对中国巨大的粮食总需求,世界粮价必然会有所上升,使中国好的耕地重新获得种粮的比较优势。所以,中国绝对不会变成一个和世界抢饭吃的国家。再说,其他国家的休耕地和待垦地还有很多,农业技术也会与时俱进。要中国自己不惜代价确保粮食的完全自足,不然便会有世界粮荒的说法,不是无知,就是耸人听闻。 其实,今日的世界是一个靠相互依赖才能维持较高福利的时代。以远较粮食战略严峻的石油安全为例,10年前中国还可自足,现在已是世界排行第二的石油进口大国。由于本国产量不见增长,目前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一半要靠进口。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每天将达1200万桶,其中900万桶靠国外进口。 面对远为严峻的石油安全角势,即使对各种安全问题忧心忡忡的人,大概也不会以此要求限制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真这样做,固然会大大提高中国的石油安全,却会严重损害城市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面对石油自给率的急剧下降,唯有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维护和完善现存的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系和世界秩序,发展多边能源贸易和对能源开发的投资。 为什么同理不适用粮食问题?为什么要用粮食战略的名义吓唬收入已经十分微薄的中国农民,要他们继续做这种牺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说明,放弃自给自足,实行基于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不但不可怕,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受益者。 然而,对中国贫富差距所做的多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农民,特别是纯农户,其中又特别是纯粮农,并没有像其他阶层那样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带给中国的繁荣。原因有多重,其一肯定是重得令人窒息的粮食战略这个包袱。 如果说当年亏得李嘉图有眼光反对谷物法对本国农业的不当保护,结果英国反而首先成为工业强国,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至少有勇气将农民的收入增长置于粮食战略考虑之前呢?(作者为美国三一学院经济学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