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谁让数字模型不明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王擎/文

  如果有一天,模型真的能够准确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势,那么不正可以说明我们的经济自我调整的能力加强了,经济也更加健康了吗?

  不知道雷鼎鸣和邹伟业最近的心情是不是有些尴尬。

  雷鼎鸣和邹伟业都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其中雷鼎鸣是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2005年7月起,他们联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一起,引进一种新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进行预测。

  与目前更多的宏观经济预测是靠经验做出的判断相比,用计量模型做宏观经济预测,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然而虽然冰冷,但应该更具客观性、更具理性色彩的数字在中国现实面前却被碰得鼻青脸肿。

  今年7月,该模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做出了第一次预测。结果显示:第三季

  度GDP增长预测为7.9%,城市居民价格指数到第三季度将降到-0.81%;出口增长速度第三季度是29.1%,进口增长速度第三季度是4.8%,M1与M2连续下滑,到年底降到10%以下。

  事实是:GDP前三季度的增长为9.4%,城市居民价格指数上升2.0%,进口增长速度是16.0%,M1与M2的增速分别是11.6%和17.9%。

  现实数据与模型做出的预测结果大相径庭。

  也难怪,当时国内著名的宏观经济预测专家宋国青用了四个字“惊天动地”来形容模型的预测结果。宋国青说,如果这个预测是对的,那么全世界金融期货市场和农产品价格市场的现行价格全是有大错的。

  到了10月30日,该模型第二次对中国宏观经济做出预测。结果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GDP增长预测为8.98%,2005年第四季度的出口增长是30.1%,进口增长是37.7%。到2006年第四季度,出口的增长速度是29.1%,而进口的增长速度将达到43.1%,此外,固定投资的速度将大幅下滑。

  “这些数据是不是有问题?”国内另一位非常著名的宏观经济预测专家张曙光在看到预测数字后问。张说,进口是国内需求拉动的,国内经济增长快,需求增大,进口增长也就随之加快。但是模型预测的结果是明年的进口增速跳到40%多,而GDP的增长却比今年低。

  这个模型真的如此糟糕吗?

  早在2003年SARS之后,当时香港的经济学家都预测下半年香港地区的GDP增长肯定是负数,只有雷鼎鸣预测GDP不会太受SARS影响,仍会保持增长,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如此。这一预测震撼了当时香港经济学界。雷鼎鸣用的正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斯的经济预测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即完全抛弃经济理论,让相关统计数字反复计算,允许数据最大规模显示自己的规律性。而雷鼎鸣联同

清华大学
中国经济
的预测采用的正是这种模型。

  据介绍,这个模型是非理论的,是根据现有的数据,把数据整理出来后做出的预测。因此,模型预测准确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数据必需真实、可靠、全面。

  但是,数据的惟一来源: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一直以来都非议颇多。GDP统计数据失真就曾引起过国务院高层的关注。去年10月份,国务院还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国家统计局提供可供决策参考的数据。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统计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大会上,怒斥了地方数字造假的现象。一场自上而下的“统计肃查风暴”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不过,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中依然出现了可质疑的地方。从三大需求看,除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以外,消费提高了2.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加了644亿美元,总体情况应该比去年同期要好,但是GDP的增速却比去年低。而且各省、市、区的增长率也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据已经公布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没有一个增长率在10%以下,超过12%的有14个地区,最高的内蒙古自治区增长率是21.9%。据说,国

  家统计局在新闻公告前,会将即将发布的统计数据拿到各部门征求意见。这样的数据会准确可靠吗?

  其次,在一些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地区,模型的参数部位通常是不会常常变的,但是,在中国则有很大不同,中国政府一般在年初会确定

宏观调控的目标,比如,如果首要目标是要控制通货膨胀,降低货币增速,那么此后的许多政策和举措都会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而如果一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政府的政策立即会出面干预,这就要求模型要允许参数不断更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不断变化。

  宋国青曾说,经济分析不能单靠模型。但如果反过来说,如果有一天,模型真的能够准确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势,那么不正可以说明我们的经济自我调整的能力加强了,经济也更加健康了吗?(3G1)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