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在考验百姓承受力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11:22 珠江晚报 | |||
日前,在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专家们的普遍意见是,在多年的政府管制下,中国煤电油气水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太低。官员们的意见则是,资源价格改革势在必行。(见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有理由相信,在研讨会上官员专家们关于,“我国城市水价普遍偏低”,“电价也偏低”,“除水价之外,煤、电、油、气、土地等资源品价格都面临上涨压力”的论断是 按以往的经验,在中国凡是与价格有关的东西一跟“国际水平”接轨,铁定就必涨无疑。为此笔者不由自主的想问上一句,为什么官员专家们就想不到百姓收入的“国际水平”是多少呢? 在中国,在资源紧缺,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监督 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条件下,涨价正在成为资源生产开发销售企业转嫁价格的惟一手段。 实际上,这些年来,在资源市场上,一直都有着这样一种“价改”特点,只要某一种资源是百姓生活必需的,几乎隔三差五的就价改一回、涨价一回,每一次涨价又几乎都有专家学者出来论证,涨价合情合理,按“国际水平”价还涨少了? 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提垄断资源生产销售的企业,应当降低成本?下调高于社会上其他企业的工资福利?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加大力度管理、阻止、惩罚那些以垄断资源生产销售的方式,哄抬高价一夜暴富者的腐败行为?! 来自于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连续七年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居民对任何商品的涨价承受能力都十分有限,有人更是将这种“有增长无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称为“悲惨式的经济增长”,并尖锐地指出造成“有增长无发展”“悲惨式的经济增长”的罪魁祸首正是“资源侵蚀利润”。 如此,当我们再一次提出“资源价格改革势在必行”的时候,是不是该先想一想“百姓到底还有多少资源涨价的承受力”呢?! 东方晓鸣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