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公务员为什么还那么吃香 考生争的是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5:20 东方早报

  文 李红军等

  人事部日前公布数据,今年有近百万考生争夺八千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职位,其中通过审核的接近40万人。这意味着今年的录取率约50:1,再创历史新高;在一些热门职位上,这一数字更是超过1000:1、2000:1。但有的冷门机关空缺职位较多,甚至未达到开考比例的要求。

  透过报考热看喜与忧

  近年来,公务员职业既有让人欣喜的变化,同时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喜的是,国家重视公务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使之成为一种让人羡慕的职业;忧的是,这种政治、经济待遇的执行有些“失范”,很多地方没有统一的公务员待遇标准,即便同为国家公务员,其政治、经济待遇也是差别很大。

  与此同时,一方面,社会大批人员失业,很多人在依靠救济金度日;另一方面,国家

公务员却拿着较高的工资,享受着名目繁多的“福利”,这样的社会景况能让人欣然接受吗?“公仆”的基本要义就是为公众造福,就是勤政为民,当“公仆”成为享受的代名词,国家的前途就很让人担忧。

  公务员是一种社会职业,任何人都不能很随意地拿着它做“交易”,提高公务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应有个“度”的把握,如果在这方面失控、失范,就很难保证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基于此,希望人们正视百万人争当“公仆”所透出的信息,着力改善社会分配结构,把公务员的待遇限定在合理尺度内,否则社会矛盾将会越来越大,以致不可收拾。 联合日报社李红军

  竞争最激烈争的是什么

  一年比一年热门的

公务员考试,是社会公平性的天然晴雨表,公务员岗位的激烈角逐,确定无疑地证明了公务员岗位与社会的其他岗位之间,利益的差距与失衡已经相当严重。

  那么,公务员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何处?正如有关人士分析的,公务员整体工资水平居于社会中等偏上,有各种各样的“明补”及“暗补”,其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竞争机制不健全,公务员缺乏淘汰机制等等。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在美国2004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行政支出部分占14%,而在我国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中,这一比例是37.8%。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的数据计算,上一年度只有21.33%用于公民最需要的社会保障、抚恤救济、教育、医疗卫生四类项目。这说明,公务员岗位的巨大优越性以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库资金用于满足自身的需要为支撑。

  这种情势下,公务员岗位没有理由不热门,公务员岗位的竞争没有理由不激烈。可是,这种情势下,公务员岗位的优越性还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和依据呢? 甘肃省兰州市梁发芾

  报考热所潜藏的问题

  从职业本身来看,“工作稳定、福利待遇高”固然是公务员必要的职业魅力,但是,这种“魅力”如果“魅”到1000:1、2000:1,是否也反证了其必要、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再从考试本身来看,每年动辄几十上百万的青年,都将职业前途押在录取率极低的公务员考试上,是否会扭曲他们的生活择业心态,进而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进一步从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看,热闹的公务员考试背后见证的隐忧也不容忽视:比如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难以令人乐观的创业环境和劳动保障环境等等。而且说到底,公务员只是二线、从属性质的公共服务部门,而一线的生产、经营部门才是劳动就业的主体、源头,如果源头匮乏,下游自然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而“创新能力”靠什么?当然要靠生产科研的第一线,以及千百万投身其中的人才尤其青年人才,如果我们不能为人才提供足够宽裕的就业环境,那么“自主创新能力”又何以生根? 湖北省沙洋县张贵峰

  “挑肥拣瘦”错不在报考者

  “公职炎凉”是今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情况的鲜明写照。对此,一些媒体颇有微词,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这样的指责,在现实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在“肥”部门和“瘦”部门,公务员单是月收入差距就很大。某媒体就曾报道,北京市一些部门的公务员有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而另一些部门有的月收入才1000元左右。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能有多少人胸怀远大理想,满怀激情地投身到一个环境艰苦、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的岗位?

  当然,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削峰填谷”的探索,实现公务员待遇的相对公平。这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只是一个良好开端。

  此外,“肥差”之所以肥,是因为这些岗位有权力寻租的环境;“瘦差”之所以瘦,可供寻租的权力资源有限是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削峰填谷”还不够,更需要权力资源配置的改革、反腐机制、权力运行机制的强化等。民主、民权、

和谐社会等,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政治语汇,不仅是政治文明的努力方向,也是解决“公职炎凉”的法宝。 山东省淄博市解本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