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香港教授挑起五个论 经济学家缘何再度集体失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曲力秋

  “五个论”引发强烈反响媒体独热探讨道德水准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10月26日发表的对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专访———“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以下简称“五个论”)一文在网络和媒体中引起强烈的反
响。连日来,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广州日报》等知名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就中国经济学家的水准、职责和道德等问题进行讨论。

  这是继去年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因在“郎顾之争”中力挺科龙公司董事长顾雏军而受到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后,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10月27日,《新京报》率先对“五个论”做出反响,该报于当天发表的经济学家梁小民的文章说,无论从事什么研究,经济学家应该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有良知,有独立人格,有社会责任感。不能把经济学作为给自己赚钱的工作,领了钱给别人消灾。有的经济学家儿女亲属炒股,就鼓吹股市要冲上5000点;当企业的独立董事,挣了钱就为这家企业“鼓与呼”,充当“掮客”;或者挣钱参加论证会,为企业评功摆好。公众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一些行为有目共睹,才有抨击,才有“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言论。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丁学良的批评不过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一样,说出了一个真相而已。“总是香港的教授做那个勇敢的‘小男孩’,不但是大陆学界的悲哀,更是大陆学人的悲哀。”

  该报同一天发表的另一篇署名文章说:“断言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只是一家之言。丁学良的本意并非要为中国的经济学家集体画像,也并非刻意与他们过不去。他的论语,实际上潜含着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不屑和失望,联系到一段时间以来国人对经济学家的不满和质疑,传递的信号很明显:某些经济学家该深思了。”

  《广州日报》甚至开出了一份在国内利益集团中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的名单,并披露北京的一些一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在百万元至数百万元,二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也在60万左右,这些收入来自于讲课费、咨询费、项目费、给利益集团服务(以独董身份)等许多方面。

  《证券时报》发表的文章说:“经济学家讲错了东西,说错了话,这些问题都不大,充其量大家只是认为水平不够而一笑而过,也不造成什么危害,因为这属于学术水平问题。但如果挟带着为利益集团代言的‘私货’,指东朝西、颠倒是非,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公众甚至政府决策形成严重误导,那就是人品道德问题了。”

  公众对经济学家的批评和指责,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里,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和道德沦丧。比较遗憾的是,面对这些指责和批评,主流经济学家再一次“集体失语”。

  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国思想界每一次大的争论,对于提高国人的认识,廓清改革的方向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只有经济学家参与的改革不会是成功的改革,没有经济学家参与的改革也不会是成功的改革一样,在目前正在开展的这场关于

中国经济学人水准和责任的大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公众希望倾听来自经济学家自己,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发出的声音。

新浪财经调查


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您认为他的说法?



不对

难以判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