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改革要达成共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 19:09 《财经时报》

  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取得改革共识。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前应当先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来推进全面改革

  □高尚全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化改革,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对此我有三点看法
:一、如何提高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从和谐两个字眼来分析:和,拆开来看,一边是“禾”,另一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拆开来看,一边是“言”,另一边是“皆”,就是人人有话讲。一个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一个是要解决民主政治的问题。

  人生下来长了一张嘴,有了嘴就要吃饭,就要说话。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有了口,没有口的人不成其为人。所以,人口问题,是必须强调的中国基本国策。不管是解决民生问题也好,解决民主政治问题也好,都离不开改革。所以,改革和发展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尽快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发展和改革,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通过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取得改革的共识。这样,才能下最大决心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意见。有人借批判新自由主义,批判改革,否定改革。有人认为还是计划经济好,因为那个时候,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而且腐败很少。

  多种意见都能够表达出来,是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必然反映,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改革的成果。但是,在各种思想分歧中,怎样下更大决心推动改革,怎么样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争论不可能解决。所以,当前一个最迫切的问题是,要取得改革共识。

  取得改革共识,必须有三个底线:一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要坚持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否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当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靠政治运动能解决吗?靠反右能解决吗?历史的经验已经很深刻了,老百姓最怕折腾,折腾后会没有饭吃,折腾会影响改革开放,折腾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出发点。

  只要有三个坚持、三个底线,各种意见都应该集中到这三点,这是取得共识的必要条件。

  温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坚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改革放在重要位置,这种提法是有针对性的,这就为改革取得共识打下了基础。

  三、如何通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次“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现在能不能说政府改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法治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的本质归根到底是“服务”两个字。

  我认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坚持三点:一是要解决一个主要矛盾,二是要搞好两个服务,三是要创新三个理念。

  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围绕着解决主要矛盾。现在的主要矛盾的突出反映是公共需求全面快速的增长,而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是政府要为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搞好服务;二是为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理念是企业和老百姓是创作财富的主体,而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我们过去的体制把两个主体颠倒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创造财富的主体;现在这种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的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现在要创新理念,实际上,创造财富的主体不是政府,是企业,是老百姓。

  第二个理念是,凡是法律不禁止的领域,老百姓和企业都可以进入。这个理念营造了创新的空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呢?必须有创新的空间和环境。这个理念非常重要。

  第三个理念是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行为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政府改革既联系到社会改革,又联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它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

  从改革的实践来看,国有企业改革,

资本市场发展,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改革都是滞后的,这个滞后问题跟政府改革不到位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应当先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来推进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

  (作者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北京大学
教授、博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