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媒体一周观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 18:06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尔街日报》(10月27日)

  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对中国问题的分歧

  美国国会的共和党议员们在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国会在此问题上主要分为将中国视为潜在战略威胁的军队鹰派和商会阵营,后者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巨
大的经济机会。

  今年初,国会成立了两个不同的小组,它们的任务都是分析并影响由于中国经济及政治实力不断增强而产生的政策之争。包括31位成员的美国国会中国组主要关注中国军队的军事现代化问题。另一个是由35名成员组成的美中工作小组,这个小组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因错误信息带来的同中国不必要的冲突。尽管中国军力增长迅速的确令人担忧,但美中两国的贸易和外交联系将使中国成为威胁较低的国家。美中工作小组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使美中关系成为美国外交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目前美国过于重视同欧洲的关系了。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应该将彼此之间的关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

  这种分歧也同样出现在布什政府内部。两周前

财政部长斯诺访问中国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改革措施表示赞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上周也访问了中国,他仍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表示担忧。

  《金融时报》(10月28日)

  香港应加强其证监会的监管权力

  昨天,中国建设银行成为选择在香港单一市场上市的最新一家中国内地企业。自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两地上市已变得日益稀少。除建行外,交通银行和神华能源也选择只在香港一地首发上市,它们在香港市场同样也能获得国际资本,但成本更低,麻烦更少。

  这一趋势对香港是利好消息。但分析师和投资者质疑,常常受到诟病的香港监管体系是否能经受住内地企业的考验呢?中国内地企业占香港股票市场市值的32%,与此相比,2000年时为26.9%,10年前为5.4%。安永Ernst & Young已预言,三至五年后,这一比率将达到50%。

  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标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护投资人,专家认为,香港应扩大其证监会的权力,该机构是香港两个市场监管机构之一。证监会被视为主要监管机构,但它同联交所分享某些权力。专家们表示,香港应推出立法,并让证监会加强监管。但由于大多数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董事和资产都在大陆,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也应提升与大陆相应机构中国证监会合作的水平。

  俄罗斯《消息报》(10月27日)

  聚焦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

  这一次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十分引人瞩目。正如普京在会议开始时宣布的:“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制定的目标”。单就经济合作范围来说,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在筹备设立自己的商务委员会和发展基金,从而建立起一个区域结构,以求各成员国进一步平衡的发展。该组织持续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欧美专家的关注和担忧。

  伊朗第一副总理的出席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近几年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争论甚为激烈,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伊朗领导人的每一个举动中寻找隐藏的政治含义。尤其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坚决的反对将伊朗的核问题纳入联合国安理会议事日程,实质上是在保护伊朗免受制裁并助其抵抗美国。

  德国《商报》(10月27日)

  布莱尔已不指望欧盟

  当初布莱尔要求欧盟各国最终开展经济改革时,连他的批评者们都为他热情鼓掌。然而,来自布鲁塞尔的回应却像是划过英伦黯淡天空的流星。因为勇敢的行为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失业。但英国首相在欧盟有一个不好听的绰号:废话连篇的托尼。

  布莱尔邀请大家召开特别峰会,讨论欧盟的未来课题,但这可能是徒劳的。英国的政治家们突然开始热情洋溢地称颂福利政策如何造福社会,峰会可能不痛不痒地结束。英国方面已经缺乏推动力和战斗兴趣,对此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布莱尔不再相信,以目前的状态,欧洲还可以进行改革。布莱尔已经不指望欧盟了。

  法国《世界报》(10月27日)

  欧洲现在几乎不起作用

  全球化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问题,还是一个解决方案?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而不是局限于包括欧洲在内的几个权力中心,所以是一种解决方案。

  然而以英国财政大臣布朗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欧洲在应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布朗认为全球化否认了欧洲作为政治中心存在的可能,加强了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在亚洲的财富分配和权力分配。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全球化是一场高层外交竞赛,尤其表现在中国科技进步、出口增长方面以及中国与欧洲在其强项领域中的竞争。十年后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将继续向欧洲出口纺织品,但与此同时还出口电脑、机器设备和生物技术,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欧洲经济增长将低于美国两倍而低于中国三倍,其影响和作用将微乎其微。

  对于相信欧洲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人来说,这种观点自然不会被接受,但是至今欧洲也没有人能够回答布朗的质疑。

  法国 《费加罗报》 (10月27日)

  布什第二届任期内都不会平静

  美国总统的第二届任期内都不会平静。尼克松、里根、克林顿都曾或多或少的受到丑闻的困扰。这次轮到布什政府了,现在是真相大白的时候了。

  美政府一直存在这种偏见,即伊拉克存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这更成为了伊拉克战争的借口。而在调查之后,证明伊拉克并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控告在今后几日宣布出来,必然会引起一场论战。对于白宫来说还别有他虑,对卡特里娜飓风的迟钝反应令布什政府雪上加霜。这也导致布什政府支持率骤跌。或许,布什在受到威胁之后会变得更老实一点。

  日本《每日新闻》(10月27日)

  伊拉克新宪法 联邦制下的和平共存

  伊拉克宪法草案经国民投票通过。伊拉克将于12月进行大选,正式政府也将于年内起步。但是,赞成派表面上看起来的压倒性胜利其实如履薄冰。如果有三个县的三分之二人反对,草案就要遭到否决,而在逊尼派(伊斯兰教正统派)教徒最多的两个县,反对率甚至达到了80%-90%。

  可见,逊尼派对联邦制有强烈的不满。因为逊尼派大多数人认为其派系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区石油资源不多,如果南部的什叶派与北部的库尔德人各自形成强大稳固的自治体,逊尼派的政治、财政地基将有可能松动下沉。虽然逊尼派有意在12月大选前扩大议席取得胜利,但改变联邦制绝非易事,也许其最终仍然要向势力大的什叶派与库尔德人妥协。

  今后重要的是如何消除逊尼派的不满和疑虑,关键是“三派和平共存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的利益”这一认识。另外,实行联邦制,推行以宗教派系、民族为单位的高度自治与共存,仍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德国《世界报》(10月27日)

  人类制造的灾难走向了自然悲剧

  2005年将会长存在人类的记忆中。

海啸
地震
、热带风暴,灾难充满着“恐怖之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灾难的感知。印度洋上的巨浪悄无声息地靠近海滩,突然袭击人们。当新奥尔良在暴风雨中沉没,美国国会拨出了救援金,与之前紧紧控制堤坝修护费之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飓风“卡特里娜”过后又来了“威尔玛”。

  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由人类制造的灾难走向了自然悲剧。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项预言,而是世界历史上的事实与未来。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还在摸索当中。自然在给我们上补习课,如果领会不了,我们付出的代价就会升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