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每日经济新闻:公物价值敬畏的丧失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2:48 每日经济新闻

  一起哄抢公共财物的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公众对这起事件的“围观”中暴露出的集体意识:公众似乎已经失去对公物的价值敬畏。

  据《兰州晨报》报道,10月23日清晨6时30分,位于永登县苦水镇的兰武二线原大路车站正式停止了使用。上午9时30分,当距离车站南侧百余米的车站正式投入使用后,原车站弃用的660余米长的铁路顿时成了当地沿线百余村民哄抢、偷窃的目标。村民手持大锤、撬杠
旁若无人地在铁路上撬卸铁轨上的配件,而现场作业的铁路工人对此熟视无睹,称“自己没有责任去制止这些村民”。

  事件到此,至多定位为一场“无良村民集体哄抢公物”事件,在当下社会语境中,这种“个别现象”算不上什么大事———不过,可能因为新闻图片“哄抢现场”的视觉冲击力吧,这条新闻被各大网站转载后立即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原本以为对“哄抢公物”行为的批评自然会成为主流———可出乎意味的是,“理解哄抢”竟然成为主流!

  一些人将贪污与国资流失与此相提并论,以为老百姓的这一行为不必上纲上线;另一些人则以这些配件实际价值不高为由,认为农民的这一行为是“自我救济”———总体上看,公众对村民的哄抢公物行为表示出了理解,甚至是很高的认同度。

  事件到此才变得可怕:这不仅是对一起哄抢事件偶然和随意的看法,而是暴露出社会集体潜意识中一种价值倾向:对公共财物失去了昔日的价值敬畏。

  公众曾对公共财物充满价值敬畏,从小学生行为规范到公民道德准则,再到宪法“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爱护公物被置于非常高的道德与法律位置,公民也在实际行动中尊崇着公物的价值权威。

  可是,从公众对这起事件的态度看,这种对公物的价值敬畏不知何时已然消退———这种消退不是主动的,而是有一些东西在割裂着公民的这种价值敬畏。是哪些东西呢?

  首先,一些当权者对公物的贪婪攫取导致公民对公物的价值敬畏感失衡。一个并非无懈可击但普遍存在的逻辑是:先有公权力爱护公物的道德,再有公民爱护公物的道德。基于政府的公共职能,

公务员与政府官员是公共财物的当然守护者,如果连“当然守护者”都贪婪地掠夺公共财物,民众爱护公物就失去了道德的皈依。当年爱护公物的公民道德的坚定,源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不贪污一张纸一支笔”的公权品质。

  如今这种公权品质有败坏的趋势:国资大量流失的一个原因是权力寻租,权力寻租也导致了腐败之风,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民众总是受到官员掠夺公物的刺激———败坏的“官德”割裂了民众对公物的价值敬畏,当然人们会不以为“耻”地反问:当官的不费力就是多少万多少亿装进腰包,老百姓弄点这算啥?

  其次,贫富差距的加大割裂了“爱护公物”的价值共识。公众“爱护公物”需要有这样一个前提,即社会各阶层能分享公共财物———只有这样,公众才能拥有一种“共同的利益感觉”,有了对公物的归属感,才会有爱护公物的责任心。而贫富差距加大产生的现象之一是强势阶层垄断了对公共财物的占有。如此,弱势群体在道义上获得了一种暴力分享公物的诉求:这些配件也就是铁路领导几桌饭的钱,农民却可以过一段好日子。如果有钱,他们会这么做吗?

  可见,是“公权败坏”和“贫富差距”割裂了社会对公物的价值敬畏。

  作者:曹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4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