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海外融资松绑加速本币国际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外汇局几天前发布有关《通知》给国内个人海外投融资“松绑”。

  这份名称为《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表面上看,是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而事实上,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生活的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认为,这份通知从另一个层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给予了有力的推动。

  目前,国内资金的出入面临一定的障碍,运营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对外投、融资游离于现行统计监督体系之外,《通知》对这些资金的走向进行了明确的监管描述,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是,我们更为看中的是,《通知》明确允许境内居民(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可以特殊目的公司的形式设立境外融资平台,通过反向并购、股权置换、可转债等资本运作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合法地利用境外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这些规定对于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解决外汇储备过高带来的风险。

  我们知道,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前提,一种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其国际接受范围将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具有高度风险的货币。也正因为此,在刚刚颁布的“

十一五规划”有关文件中,也提出要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由于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经

  济实力的扩大,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这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期表现。据了解,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自由流通已受到“第二美元”的待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还把人民币最为一种储藏手段。因此,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区域性的国际货币。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人民币成为更为国际化的“强货币”。

  目前,在官方层次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安排已经提上日程。但对于当前境外流通人民币的数量、方式和人民币回流方式,以及人民币境外流通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尚缺乏相关规定。因此,外汇管理局此次出台的措施无疑是政府层面的一次积极推进。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海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巨额经常账户顺差,而且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我国越来越高,已经突破7000亿并且有可能达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

  中国在过去10年其实一直实行循序渐进开放外汇管制的政策。在1996年实施经常账自由兑换,是中国走向资本账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里程。而现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告诉我们,更大幅度的改革已经到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