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共倡扩大中国消费 替美国消费还要再等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10:32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几周前,家在河北省保定市的刘娜夫妇,又拿到了稳定的3000多元月入,50岁的刘娜是国家公务员,令她高兴的是,这个月她可以往银行多存入1000元,而以前每个月只能存500元。因为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在一家国企找了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在保定这个中国北部消费水平不高的小城市里,刘娜家收入中等,上有两老、下有一小。平时购买生活必需品每月花费1000元左右,支付些孩子的教育费之后,剩下的钱存入银行,“干了快一辈子,我们一家不过存下了10万元。”刘娜说。 对于这样的中国家庭来说,毫无顾虑地花掉手中多年的积蓄是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虽然刚刚免除了子女的教育投资,却要开始考虑医疗费用。在中国,四五十岁的这个庞大群体,很多人都面临同样的境况。 约翰·斯诺这位美国财政部长对这样的中国家庭的消费结构一定会很有兴趣。这位美国财长最近频频鼓动,中国人应该更多地消费。更有趣的是,这位美国财长的鼓动得到了中国的热情回应。 中美共倡扩大中国消费 10月16日和17日,在中美第17届经济联合委员会上,中美官员们热烈地讨论了中国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 这次会议之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显示,为解决全球经济不平衡,中方表示要通过鼓励国内消费逐步实现储蓄和投资的协调。斯诺随后向记者发表讲话:“如果中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国内需求的增长,中国经济将更好。这是我们欢迎的,我们鼓励和支持这一进展。”联委会结束次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给予呼应,并再次强调:大国经济的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远大于汇率作用。他提出:“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把储蓄的钱要用得更好。” 早在10月初,美国财政部主管国际事务的副部长蒂莫西·亚当斯就提出:“美国关注中国实现内需主导的增长,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日常生活消费品微乎其微,所以中国政府所倡导的让居民和企业增加消费,减少投资将对美国经济的既得利益有助甚少。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说,美国政府主要是想使中国政府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来启动消费,使其能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商机。 10月17日,斯诺说:“中国人因为教育、养老成本过高等原因,导致安全感降低、储蓄过高,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的现代化来克服。良好发展的金融市场有养老金体系,能提高储蓄的流动性,能够给人们提供退休后所需的安全感。所以通过金融市场现代化实现消费的安全也是我们将继续推动中国进行的改革之一。” 同时,扩大消费的提出也在曲线地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因为人民币升值后,中国人变得更富有,会促使其增加消费,陈兴动如此认为。 内需扩大之道 对于中国而言,最关键的是像刘娜这样的中国家庭能不能开启他们的消费闸门。中国消费占其GDP的比重在一步步下降。2003年,中国消费率为55.4%,为1978年来的25年最低水平。2004年,进一步下降至53.6%。消费相对不足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低下。 但中国居民储蓄意愿依然很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5年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7.9%,较上季提高1.6%,较上年同期提高4.5%;而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只占29.8%,较上季降低0.8%,较上年同期降低2.5%。 众多经济学家表示,消费始终难以启动,其成因有医疗和教育缺少适当的保障;收入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大,而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又在放缓;中国城镇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其实,内需扩大在中国已不是新鲜话题。1998年之后,中国经济政策的关键一条就是扩大内需。不过那次更多的是在通过政府的积极财政扩大投资,进而扩大内需。 而这次,重点着眼于怎样让中国人多消费。 不过,短期内消费并不会一跃而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的需求不是说涨就涨,消费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和收入增长,在房子和车,该买的买了,不买的还是不买的情况下,消费不是说起来就能起来的。另外,“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缺少适当的保障,要求中国人把赚的钱都花出去,恐怕也是不实际的”。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建议,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促进内需:其一为货币政策,使人民币升值,或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消费信贷。其二为财政政策,即中国政府需增加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等这种与消费有关的税收,而对于与投资相关的燃油税、短期房地产交易利得税等加收税收。 尽管哈继铭所期望的政策措施短期并不会大量推出,但在明年,刘娜家庭的开支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刘娜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儿子,已在勾画明年攒够三四万元首付款,采用消费信贷的方式买辆汽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