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农民增收的路为何这么难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王栗涛 农民增收的话题已说了不少年,但是增收的情况一直不太乐观。借着今年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实行农业税费减免的时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赴江苏、安徽、河南、山西和新疆五省(自治区)对农民增收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同过去相比,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上增收状况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农民增收的路这么难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太多、太复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对记者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领域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稳定的市场价格和帮助农民降低风险的机制,以及政府支持种粮农民的长效机制。” 农民离市场太远了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不少地方采访时,听到当地农户反映:“虽然今年粮食增了产,国家也减免了税费,但因今年的农资涨价太高,可能最后的收入还不如去年好。”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全部免征农业税的省市区增加到了27个,免征的农业税总额为220亿元,加上新增加的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31.4亿元,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为251.4亿元。但今年农资平均涨幅在15%左右,全年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将多支出300多亿元,照此计算,每个农民仅农资涨价一项就将减收近40元。 “农业的利润是在流通领域,但农民离市场太远,市场的好处也很难传递到农民,所以造成市场制约农民增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冯开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大量中间环节的存在割断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农民实际上只是单一从事种植养殖,而非农环节以外的产业却没有涉足。农资的供应与农产品的收购以及加工都有专门的部门运行,单个分散的小农经营难以在这些环节分到“一杯羹”。 新疆昌吉市农业局党委书记王成根认为,一定要让农民进入加工销售等环节,参与这些环节的利润分配。他结合自己在农村基层25年的工作经验感叹到,如果整个生产链条都有农民的参与,那么农民增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农民为何与市场严重脱节?徐小青的看法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农户与市场之间有效而稳定的连接机制,包括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体系本身的建设。”他认为,只要这个市场制度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农民就难以从市场交易中得到实惠。 分散生产的力量很有限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依靠单个农户的力量去增收难度是很大的。但农民分散生产、出售的情况却相当普遍。 河南的一些地方,因收获价格过低,西瓜烂在地里农民也不去收。在新疆,有农户把卖不出去的番茄倒在马路上。 “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式的小农经营模式造成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过低,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伤农的情况。”王成根说,农户零散的生产经营往往面临市场中强势力量的冲击,尤其是在丰收的季节,某些农产品收购企业在收购时竞相压价,农民只能忍痛降价卖掉。 徐小青也认为,因粮食价格波动比较大,单个农户难以根据价格变化而灵活调整,再加上缺乏组织,因此很难在市场中拿到话语权。 “只有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才能应对市场风险,”王成根说,具体来说就是用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平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让合作化组织为农户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争取话语权。 合作组织是有的,但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各省调查时发现,有些农业合作组织存在“名存实亡”的情况。农民也反映,“农村合作社并没有太大作用,更像是红头文件上的组织”。 冯开文说,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形式大多处在摸索中,有效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已有的合作组织也是组织力量不强,很多仅是流于形式。而且在现在搞得比较好的农业产业化协会中,依然存在农户进入加工、销售环节所占比例较低的情况。 国家的政策力度要更大些 从政府角度来讲,这些年对农民增收的政策不可谓不多,但这仍然不够。专家们认为,农民增收是产业发展、市场运行和政策法律实施的综合结果,由多方因素共同促成,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入,在财政支出中向农业继续倾斜,真正做到工业反哺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对农民减免税收和实行生产或收入补贴,毕竟是一种短期而有限的措施。从根本上来讲,要坚持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徐小青认为,政府应该下大力气探索大宗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户建立专业组织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继续对大宗农作物施行更有效的支持政策。 专家们建议,国家要在立法和财政等方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冯开文认为,国家应通过帮助农民组织起有效的合作组织,让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去获得产品加工与销售环节的利润。徐小青透露,全国人大正在制定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 冯开文提出,可以学习美国和日本的农业生产经营“纵向一体化”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明显的优势是通过农民自己批量的农资采购,可以大幅度降低农资费用。而且一体化后农民掌握了农产品的垄断经营,在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垄断价格。 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也“到了非得替农民想办法的时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各地带回来的资料显示,农民子女的教育和农民看病问题占了农民全年开支的比例很大,很多地方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地方农民遇到大病就意味着全家要破产。 冯开文说,现在农民增收处于尴尬境地,国家应该一手抓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一手抓农户与市场的连接,让农户和国家一起努力下好农民增收的这盘“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