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前 我们宁可要较高的储蓄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2:19 第一财经日报

  傅勇

  在10月18日晚间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作主旨发言时,周小川指出,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储蓄率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进而表示不希望居民储蓄率继续提升,否则将可能外溢到其他国家,成为其他国家的发展资金。我们真的储蓄得太多了吗?从数字来看或许是这样。

  可是,如果中国的储蓄率一旦大幅降下来,后果可能更加令人担心。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点儿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从国民收入衡等式的角度来看,假如只考虑家庭和企业这两个部门,那么储蓄应该与投资大致相等;其次,如果加入贸易部门,储蓄就等于投资加上净出口。

  首先,就第一种情况而言,中国的高储蓄同高投资显然是相匹配的。就在最近,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在增长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保持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极大的投资量,到2024年,那么,我国投资将占GDP的55%。这个警告并不意外,实际上,中国社科院近日出炉的《2005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预测,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明显快于GDP增长,致使2005年总投资已经占到GDP总值的55%,接近60%的水平。

  这样看来,中国的储蓄率虽然惊人,但投资率更加“骇人听闻”。而就目前而言,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有效转变之前,这种高投资率对于支撑中国经济快速的增长就有着关键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经济增长的任务高于一切,因为,经济增长一旦进入下降通道,一系列重大问题将会接踵而来。可是,如果没有高储蓄率,高投资能够得到保证吗?

  其次,如果考虑开放经济的情况,我国的高储蓄率也可以从日益累积的贸易顺差这里得到解释。目前我们有7690亿美元的

外汇储备,而这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必然会带来内部经济一定程度的失衡,并具体表现为储蓄率的居高不下。

  因此,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高储蓄率是自然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宁可看到高储蓄率持续下去。关于储蓄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早在1954年,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就指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社会由原先储蓄和投资还不到4%~5%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12%~15%以上这个过程。”仅就储蓄率这点来说,这位发展经济学的奠基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打上100分。

  总之,高储蓄率本身显然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将储蓄转换为有效率的投资。现实地看,当前民营经济基本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之外,在它的巨大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我们很难得出储蓄过多的结论。反过来,正是因为储蓄——投资之间有效机制的断裂,银行才有“钱如何花”的尴尬感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