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少的是口号 谁代表投资者和国资委讨价还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3:59 新世纪周刊 | |||||||||
改革不是喊口号,要落到实处。央企改革如此,股权分置改革亦如此。 撰文/老蔫 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是个美丽的。
海港城市,与北京、上海相比,显得精致而舒服。有一天从高速公路下来,迎面看见一巨幅广告牌,上书几个大字:“举全省之力,将××建设为东北亚航运物流中心!” 无独有偶,在我居住的高新技术园区里,前两天也有一位领导做了一条重要指示:“我们要举全市之力,将××南路建设为国际软件产业中心!” 说到这里,我有些茫然。这个省和这个市到底有几个全省之力与全市之力,举完全省之力建一个东北亚中心,而这个东北亚中心所在的这个市却又要举全市之力建一个国际中心。力量都举出去了,文教、卫生、居民福利等等其他方面需要政府真正投入的地方又该怎么办?全省其他的地市又该怎么办?这是一个相当不严肃的口号,却成了典型的官方语言。 口号需不需要论证? 有时候我想,其实口号是需要论证的。且不说东北亚航运物流中心能不能建成,即使从世界地缘的角度讲,东北亚这个概念从来都是不存在的。 中国、日本、朝韩属于东亚,在地缘政治上还存在着南亚、东南亚(东盟组织成立后)、西亚的概念,就是没有北亚和东北亚。 原因很简单,亚洲北部在历史上只有一个苏联,而苏联是一个欧洲国家,亚洲国家在历史上对于苏联插手亚洲事务是很排斥的,因此北亚和东北亚从来都是很敏感、甚至是被刻意回避的词汇。 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一个中亚的地缘概念,外蒙古也勉强可以算是中亚国家,但是仍然没有北亚和东北亚的地缘概念。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充其量也就是中国东北的口岸中心,怎么目标一下子就成了东北亚了呢?领导的心胸好大,东三省容纳不了了,甚至整个中国都容纳不了了。 企业可不可以催肥? 现在有些领导心里肯定有遗憾,那就是搞城市建设不能像搞国有企业那样关停并转,可以捆绑出一个国际大都市。现在国有企业的口号是做大做强,这个口号表面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问题却很大。 最近国资委领导又发表了精彩讲话,主要内容是一系列口号:“中央企业必须成为行业的前三名……中央企业大多数都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央企业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比,将对将,兵对兵,找准差距,制定赶超计划。” 要把中央企业做好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口号却需要论证。先说前三名的事情吧,假如某一行业中已经有三家非央企干得非常好,国资委怎么办? 办法有三条:第一,将几个央企捆绑合并成为一个超级大企业,不论这种整合是否科学;第二,封杀这三家非央企的生产经营空间;第三,加大投入给某几个央企,不计成本搞重复建设以超越对方。显然,这三条都不是好办法。 国资委负责人的讲话,不小心在逻辑中好像有点不通顺,央企要和国际先进企业对比,要兵对兵、将对将,找差距的前提自然是找差异。但是这些国际先进企业基本上是经过了百年沉淀,在残酷的市场中成长壮大的,不是靠某个政府部门的口号吹出来的。这些企业上面没有国资委的领导,要兵对兵、将对将找差异的话,首先PK下去的是国资委自己。 勿空喊,多干事 口号不是不能喊,但口号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所以口号要切合实际,尤其不能留下语病,因为这是一种浓缩了的导向。“兵对兵、将对将,找准差距,制定赶超计划”,看上去很时尚,但是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58,钢花飞溅的年代。 “上证股指冲过1万点!”这是一种高调的口号,“先解决股权问题再说”这是一种务实的策略。在股市中我们不是没有喊过高调的口号,但是事实却逼迫我们不得不先解决务实的问题,回头路的滋味走起来是不好受的。 谈到央企又想到了近期的股改,目前股改方案中引起最大争议的上市公司,恰恰大多是央企,这也是股改推行中的焦点问题。我看与其目前制定赶超国际先进企业的计划,还不如制定央企更合理的股改计划来得务实一点。 前两天有人提出来这样一个命题:如今的股改采用利益协商与讨价还价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与流通股东讨价还价,而市场中还有一个口号,就是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 讨价还价的一方是国资委,那么代表口号的一方又是谁呢?谁代表投资者和国资委讨价还价呢?也就是说谁承担这个口号的责任呢?看样子口号不能仅仅喊出来,问题还要落实才行,否则就不要喊了。 很久以前,胡适先生呼吁“多解决问题,少谈点主义”。这句话挨了不少人的批判,现在想起来,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