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悖论敲响人才培养警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3:31 红网-三湘都市报 | |||||||||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每年提供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但高级人才的缺乏使跨国公司在华遭遇人才短缺。中国今年将有310万名大学毕业生,是美国的2倍多,但在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中,实践经验和英语口语水平的欠缺,使他们中的求职者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10月17日北京晨报)。 麦肯锡的报告击中我国人才培养的软肋──供求相悖。毕业生如涌如潮,工作岗位
近些年来,中央及各地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然而许多资金都耗在了高校连年扩招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上。关注学生数量重于关注其质量,加上专业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理论灌输成分远高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体制严重乏力等,导致现如今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硬伤累累,并在潜移默化中给将来学生毕业埋下了窘迫的种子。 美国的作法或许能给我们不少借鉴。美国大学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其所完成的学业及所做的项目能否为社会带来持续的效益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同时,美国的人才市场与其经济市场一样,直接受供需关系的影响,政府不加干预。在这样一套完善的市场化与制度化的培养体系下,政府、高校、企业、毕业生等之间衔接顺畅,并实现了“多赢”。 人才培养面向市场是硬道理。但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同样应受到谴责。君不见,如今一些高校急匆匆地开设了会展规划、新闻炒作等专业,美其名曰“适应市场需求”。不排除其中带有的真实成分,但我们同样有理由怀疑有关部门打着人才培养市场化的招牌而意在利用资源优势掘金或套现的真实面目。 东方愚 (山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