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欺诈短信愚弄了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09:32 中国产经新闻

  

欺诈短信愚弄了谁

图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CIEN评论员 商寅泉

  10月上旬,一家媒体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的手机用户中,收到过欺诈短信的人已达到71.9%。这就是说,在中国的首善之区,骗子在国庆节喜庆日子里利用短信诈骗钱财,其覆盖率已经达到71.9%。这样的坏事波及首都手机用户的3/4,其影响之恶劣,不能不引起我们相当的警觉。

  笔者的手机短信“收件箱”里,保存着两条与此有关的短消息。一条是:“您好,深圳建设银行贵客户,你于10月6日在沃尔玛刷卡消费6900元整,于本月结账日给扣除,如有疑问请咨询……”,下面是一大串电话号码,区号是0755。另一条发自110:“北京市公安局忠告市民:近期有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机通话或短消息,以银行或警察名义进行银行信用卡诈骗活动,为防止您被侵害,请亲自到银行咨询。”

  笔者收到上述的那条欺诈短信,是在国庆黄金周休假期间。笔者没有深圳建设银行的储蓄卡,10月6日也没有去什么沃尔玛刷卡消费,自然对这条短信嗤之以鼻,但黄金周休假的好心情却被破坏。看着短信就像看到眼前站着一个面目狰狞的人张着手跟我要钱,不给不行,而且还好像是我欠着他一样。特别令人不愉快的是,手机接到这样肮脏的短消息,就像手机也被污染了一样,完全不是接到朋友们节日祝福短信那样的美妙感觉。

  欺诈短信覆盖率达71.9%也就是说,假如北京市拥有1000万部的手机用户,就有700万部以上的手机用户受到了欺诈,过节的好心情受到破坏。更为恶劣的是,其中有些人恰恰是拥有短信中提到的

银行卡的用户,一时犯晕,顺着短信显示的号码打过去,就不仅仅是心情好坏的问题了,而是要蒙受为数不少的钱财损失了。有家报纸对这次国庆短信欺诈的报道,其中一个标题就是《我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文中提到的王女士一下子损失了30多万元。

  无疑,利用短信进行欺诈是犯罪行为。公安局同样利用短信告知市民,也算尽了公安机关维持社会治安的一份责任,无可指摘。但就短信欺诈的前前后后仔细思考,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犯罪分子光天化日之下这样猖獗,而我们好像束手无策,只能凭着觉悟抵抗才行?

  笔者对此没有什么高招。但前边提到的联合调查中,有几个数据应该加以注意:“调查显示,对这类欺诈信息,市民的警惕性很高,在1783名市民中,34个人表示要打个电话探探虚实,绝大部分人对此一笑了之。但选择向警方报案的只有21个人,只占总比例的1.2%。专家分析认为,市民之所以报警少,一是反映出法制意识不强,二是此类案件破获得很少,使市民没有信心。”

  “二是此类案件破获得很少,使市民没有信心。”事实上,这才是问题的实质,这才是应该引起高度警觉的事实。短信诈骗,没有杀人放火,没有流血伤残,既不是治安案件,又不是政治事件,这些原因是不是就酿成了“破获得很少”的结果了呢?据参与调查过欺诈短信的大学教授说,进行短信诈骗的嫌疑人都是农民,大多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乡镇、甚至同一个村,这些农民以欺诈得手为乐趣,有时还相互炫耀。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利用并不复杂的设备,频频骚扰愚弄市民,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中的一大怪。

  短信欺诈是犯罪。我们呼吁通信管理部门、电信运营商,还有公安部门,把短信欺诈作为一个专项课题,投入力量重点研究一下,拿出点办法,破获几个欺诈团伙,把这些坏人绳之以法。只有这样,电信管理部门才对得起老百姓的纳税款,电信运营商赚的钱才是干净的,公安部门才不算失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