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航天科技走进民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13:46 南方都市报 | |||||||||
社论 昨日凌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了全部的太空任务,顺利返回着陆。与两年前的神五飞天相比,神六的进步长足,而与神五时期着意低调的新闻宣传相比,此次的舆论配合也是异常热闹。五天的太空行程,成为国内压倒一切的事件和话题,国家领导人通话致贺,寻常百姓网络留言;宇航员的故事,科研人员的故事,以及种种其他的、背后的、旁边的故
神五的发射,选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神六的发射,选择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最尖端航天科技的成就无疑是对盛会最好的献礼。统观这一次关于神六飞天的大量报道与舆论,主流声音或明或暗要集中表达的是这样层层递进的几点:一、中国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二、中国即将或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三、中国国力大幅崛起。作为一项重要补充,主流声音一再强调中国之航天努力,意在和平利用太空,而非引发太空竞赛;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效果,则诉诸爱国主义情绪的加强。 在中国努力崛起的阶段,中国紧锣密鼓迅速进步的航天科技,确为世人所关注。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出场之后,日本即开始重新审视并大幅削减对华援助。此次神六盛况,亦被美日印等国紧密关注。对于中国的这些成绩,它们在激赏的同时,也不乏这样的理解和总结:过去的两弹一星,现在的神五神六,未来的太空行走与探月行动,都说明中国具备足够的社会动员优势,帮助它可以侧重资源、集中力量在它希望取得成绩的领域实现突破。 这些观点,也显示出国际社会面对中国崛起的矛盾心态。因此中国的外交努力重点之一,即在于阐述和解释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崛起不带来威胁与挑战,而只带来合作与共赢。这是中国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科技进步上,都一再重申的理论。基于格局,中国在航天领域内同某些国家的合作还有待时日,但在其他具体举措上彰显航天科技的和平利用诉求,却大可作为。有意见强调,为了适应中国的航天进步,对于中国太空发展的代言,不应由官方全部垄断,而急需培育民间的研究与解释,从而提高中国对外界进行政策和意图解释的自由度和力度。 更关键的,是要让航天事业走出抽象与神秘,走向具体与服务。航天领域与太空探索所涉及的种种技术研发与科学试验成果,如果能够不断转化应用于民用前沿领域,成就经济与民生,那必然可以大规模展现出太空发展的亲善性,大幅度地拉近航天试验与寻常生活的距离。卫星电视转播、全球卫星定位、太空培育食物、无菌手术室……“阿波罗”登月时使用的数码相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航天飞机的燃料泵技术,成功造出了人造心脏挽救病患的希望。几十年来,航天技术正是在不断地表现出服务生活的能量,所以才更被人类所憧憬冀望。 神六热浪已过高潮,但接踵而来的还有更多太空计划。中国的航天努力,正给这个国家带来大量的技术积累,也当给中国国民带来自主创新的热情。中国要成为一个航天大国,要成为一个科技大国,要实现一次和平崛起,那就应当让国人和世界看一看,中国的航天进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人民服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