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促销战中的市场博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7:38 观察与思考

  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创造性、综合性地运用多种营销组合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而不要把价格促销作为惟一的制胜法宝。

  范 钧

  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当人们期待着杭城各百货商场的“满就送”价格促
销活动再创新高时,却传来相关部门的叫停声。各大商场被迫停止了“满就送”促销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折扣、“满就中”、“满就抵”和“满就减”等促销方式。统计显示,9月30日至10月6日,杭州大厦、百大、银泰、解百等4家商场累计销售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81%,增幅大大低于往年。百货业出现低增长局面的原因并非天气,而是与商家价格促销方式的变化直接相关。

  近年来,百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使价格促销大战在各商家之间愈演愈烈。在众多的价格促销方式中,“满就送”和直接折扣无疑是运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最受消费者的欢迎。这两种价格促销方式都可以被看做是“减价”销售,而不是“增值”销售,因而只涉及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因素层面。从现有的市场来看,减价销售是吸引消费者进行交易的最有效手段,被商家和企业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目的行为,如刺激需求、提高销售额、维护或扩大市场份额等,但这种价格促销的效果十分短暂。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价格是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它与产品特征和承诺渠道不同,它的变化是异常迅速的。”这表明价格促销是应对竞争和扩大销售的最直接手段,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几乎是同质化的百货业。价格促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延迟购买,即消费者为了得到更实惠的价格,而将之前就需要的商品延迟到促销活动进行时购买;二是储备购买,即消费者在促销期间购买的商品是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或者减少将来以正常价格购买的数量,这种商品一般属于非急需品;三是计划之中的刺激性购买,即消费者本来就计划在促销活动时购物,但具体买什么商品并未做仔细地考虑。商家最乐于接受并热情期盼的是第三种购买行为,而不愿意看到前两种购买行为的发生。

  “满就送”已经运用了多年,但很多人对“满就送”不满,这其中既包括消费者,也包括商家和供应商。消费者抱怨的是参与活动的品牌越来越少,购物过程又过于劳累,他们更希望得到直接折扣;商家抱怨的是“满就送”带来大量的延迟购买和储备购买,从而影响正常销售,且所得利润越来越薄;供应商抱怨的是品牌形象受损。曾经也有商家呼吁叫停“满就送”,但商家之间的竞争尤如囚徒困境博弈中的两个小偷,没有一个商家可以保证另外的商家会遵守这个约定,最终大家都会违反约定。到目前为止,我们始终没能找出一个更好的价格促销方式来平衡消费者、商家、供应商之间的利益,“满就送”依然是各商家进行价格促销的优先选择。时下新出现的“满就中”,根本就是“满就送”的另一个版本,而“满就减”,“满就抵”,其形式也与“满就送”基本一致。对消费者而言,由于购买产品的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中,因而相对较为有利;而对商家而言,显然这只是由于政策原因而做出的权宜之策,因为它们不能实现循环消费,因而销售额不能由此而大幅提升。

  至于直接折扣,尽管消费者之前一直在翘首以待,但始终没能形成大气候。因为这种价格促销方式对商家和供应商而言具有很多劣势:首先是折扣力度的大小很难把握,如折扣较小则消费者购买欲无法激活,折扣较大则使品牌形象受损,价格重心下移,促销过后将很难以正常价格销售;其次是品牌忠诚度将会造成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可能产生不信任感,且把注意力从品牌转向价格;再次,直接折扣很容易引发价格大战;最后,直接折扣成本较高,其实际折扣比“满就送”多,如“满300送200”看似6折,其实必定高于6折。

  由此看来,各种促销手段的实质是基本相同的。但相比较而言,“满就送”可能是其中最能平衡消费者、商家、供应商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价格促销手段。由于百货业态的行业特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之内,价格促销依然是各百货商场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对于各商家而言,则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创造性、综合性地运用多种营销组合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而不要把价格促销作为惟一的制胜法宝。 -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