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新加坡企都2005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复制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访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上)

  本报记者 李慧莲

  21世纪初的新加坡经济不如1990年代时那样风光,但对于很多国家和地区来讲,要达到那样的发展高度仍属不易。新加坡自己也在考虑转型以便保持领先地位。几年下来,这种
转型到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中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尤其是沿海的城市和地区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借着9月底到新加坡采访环球企都国际会议的机会,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

  转型是连续性的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新加坡的经济现在正在实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目前进展得怎么样?

  林勋强:基本上,对于新加坡的经济而言,我们总是在调整。当国家独立开始发展时,1960年代中后期,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为新加坡人提供工作。因此那时候的战略是邀请其他国家来新加坡设厂建立制造基地。而这种战略确实提供了工作机会。就像亚洲许多国家的经验一样,当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到制造业时,催生了许多工作职位,新加坡也是如此。

  但是随着发展,我们意识到不能再沿用原来的战略了。因为经济在发展,我们不能够提供像

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那么低的生产运营成本。再加上中国、印度都在经历经济转型,也在实现从农业向制造工业社会发展。我们决定要改变。其中的一条就是转移到制造业的高价值这一块,而不再发展普通的制造业。去年制造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8%。

  当然,我们认为制造业仍然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继续占到GDP的25%-28%,很像今天的日本。韩国的GDP中有40%来自制造业。因此发达国家并不一定是一边倒由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对于我们,保持制造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制造业能够为经济中的其他部分和其他元素,比如财经服务、委托服务、信息业提供基础。所以说当制造业得到发展,事实上是在发展了可以支撑其他服务发展的行业。

  但是如何发展制造业呢?我们想到高价值部分,到我们有信心的那一部分去。现在新加坡已经建立了五大支柱产业:电子、精密工程、石化、生物科学和运输。电子和精密工程占GDP的10%,其他分别占5%左右。今后5-10年,这五大产业还会给我们很多竞争优势:就电子和精密工程来讲,现代工作离不开电子,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很强的基础。关于石化业,能源的需求还会增长,已有很多投资人来新加坡追加在石化产品方面的投资。生物科学,我们才刚刚建立5年,就已经有了对GDP5%的贡献。新加坡在这方面有一定实力,因为我们引进了高素质的人才。而在运输业方面,我们也是航空枢纽。我们有驳船,低成本运船,新加坡可以成为一个运输维护中心。

  中国经济时报:这就是转型的全部目标吗?

  林勋强:我们也想在其他领域竞争。比如,金融服务业现在发展得就不错。但是最主要的,新加坡是一个资产管理中心。传统上,新加坡是公司总部的所在,这方面新加坡是很强的。公司总部与其下属企业间总要进行兑汇。正因如此,我们很自然地就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新加坡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从1998年起,我们努力推动新加坡成为一个资产管理中心。现在效果很不错,中东和欧洲的业务都很出色。比如说去年,新加坡的境外资产管理达4500亿-5000亿新元。

  其他方面,比如IT业,在经过2000年的泡沫之后,现在又发展起来了。贸易方面,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新加坡从贸易物流、转运中获得利益。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发展新的行业。比如可以看到创新产业已有影响。目前它们还不会很大,约占GDP的3%-4%,但前景都还不错。

  中国经济时报:新加坡对这种转型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您个人对此有何预测?

  林勋强:新加坡的经济转型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基于此,我想新加坡对前景可以持谨慎的乐观。持续性变化的战略将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利的位置来面对经济挑战。

  没有哪种模式能完全照抄

  中国经济时报:虽然如今的新加坡经济发展不如原来亚洲四小龙时发展得那么快,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具有典范意义。您觉得,新加坡的模式对于中国,特别是沿海省份会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林勋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现在的成长不像1990年代那么快。那时候新加坡被称为是小龙或者小虎什么的。我们的经济模式对于整体中国,可能并不合适。

  首先,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很小。可以做到非常灵活。因此,我们有一些竞争优势,并最大限度地把这种优势利用起来。我们会把形势讲给国民,使他们了解面临的挑战。然后政府会解释给他们国家的策略,说服他们这是必由之路。这样大家会听政府的政策。可是假如你有一个较大的国家,像菲律宾、泰国,甚至是少数特大的国家像中国,这个解释工作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了。我们只有400万人口,83个国会议员每人均摊5万-6万个新加坡人。每年,我们开6-7次市政会议。议员们把会议精神传递给几千人,然后这几千人再传给更多的几千人。信息就是这样从市政会议和媒体传递出去的。作为一个小国家,改变和调整策略的步子,远比一些大国要来得快。

  其次,新加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教育和培训,非常正规和直接。当我们意识到在某一个新领域需要更好的培训,我们会很好地改变教育系统和培训设施,国民就会得到积极的再培训。同样的,对于大国,教育和培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但是中国和新加坡面临的竞争压力是相似的,因为现在的世界比过去一体化多的多。过去一些大国将自己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中国过去就没有参与世界贸易和经济。印度有自己的经济模式,非常独立。但是现在,所有国家都决定参与到世界经济中来。这是好事情。

  为应付这种压力所要做的调整是痛苦的,然而这是新加坡所要做的。

  中国经济时报:新加坡打算要做的都是些什么内容呢?

  林勋强:我们主要想做这么几件事情。第一,我们的成本要同价值相匹配。自从2001年,我们校正了产品成本以确保在成本上具有

竞争力。但我们不会纯粹靠成本竞争,也不可能将成本降低到菲律宾、泰国或者中国的水平。但我们又不能成本高的太多。新加坡仍然是一个高成本的国家。今天新加坡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我们具有成本竞争能力。

  其次,我们必须要调整GDP的结构,特别是在关心国民方面。以前,我们沿用英国的制度,工资制度是年限制。每年你的工资涨一点,年龄越大,工资越高。这样就没有竞争力了。员工变老了,工资却更高。怎么办?我们必须改革,把年限制改成更灵活的工资制度。这项任务很艰巨,需要国民的合作,也需要工会的合作。

  第三点,我们要改革教育制度。新加坡的教育体制还是不错的。我们在教育上投入,人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同国际水准相比,新加坡的学生在科学和数学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但是,我们需要新加坡人更具有创造和革新的能力。所以教育方法要改变。我们需要学生会多国语言以增大我们的影响。我们的英语就是一个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还不够,所以有很多事情要做。

  另外一个大难题,是从2001年开始着手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越老,医疗和退休金成了国家沉重的负担。我们重组了退休金体系中的一些系统,

医疗改革正在进行当中,这样不至于使新加坡没有竞争力。以医疗为例,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只占GDP的3%,非常低。日本是17%,欧洲是15%,一些国家是8-10%。这样,我们不必在医疗方面消耗8%-10%的GDP,4%-5%就可以了。这样我们才有竞争力。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其他30-40个国家开公司,退休金、社会保障、医疗的成本很高。但如果把公司转移到新加坡来,我们能够使医疗成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现在,这些有特色的特点或者教训怎样能够被别的国家采纳呢?我们是可以随时坐下来同别人分享经验的。关键是你还要根据本地的情况进行实施,而不是全盘照抄理论。

  越来越积极地看待中国的崛起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的崛起在最近几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想知道新加坡对此是什么看法?

  林勋强:面对中国的发展,印度的发展,你会发现巨大的机会。当然,他们也是挑战。在一些领域,我们可以有一争。与此同时,经济在发展,贸易随着投资在流动,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这些机会并努力抓到一些机会。我们要培养这样一种态度。东南亚、中国、印度这三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和地区,会在一个整合的亚洲内有效互动。对于我们,机会是非常多的。所以面对中国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持积极的态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3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