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完善人民币汇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 |||||||||
在中国召开的最高级别国际性财金会议,可以绕开人民币话题吗?这当然不可能。 10月15日在北京开幕、16日在河北香河闭幕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虽未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列入正式议程,但有关人民币汇率改革,各国财金高官无不在会上会下热议。
从公开表态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和美财长斯诺,均对7月份以来人民币汇改表示肯定。斯诺参加此次G20会议前曾称,将继续施压中国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并重申“更充分地使用价格机制将给中国带来更好结果,应由‘市场之手’决定汇率”的一贯论调。但斯诺也明白,人民币汇率并非美国人可以说了算,何况在汇改基本方向上,中国的选择无可置疑。 作为一个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发展中国家货币,人民币的汇率改革牵动世界,主要原因当然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颇为看好。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的话说,就是“中国正在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这既是客观事实,也不乏耐人寻味之处。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涉及人民币汇改等重大问题上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并非世界一流。比如G20这个成立于1999年国家间会议机制,涵盖了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其成员国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二,GDP占全球的9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的8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占股权份额约65%,但在上述4项重要数据中,中国是唯一占绝对优势的人口,而这恰恰会大大摊薄我们本就不够强大的经济总量。 那么,在推动解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当如何互动?中国是不是必须、又可不可能担负过多责任?如果全球目光聚集于中国,是不是等于放纵了那些更应当承担责任、也有能力起到更大作用的发达国家? 答案其实非常明确。胡锦涛主席10月15日在G20会议开幕演讲中,对南北差距拉大、金融风波时有发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世界经济不平衡现象表示忧虑;他主张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和协调,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更应当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维护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防止贸易保护主义。 这些重要主张,不仅有助于共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样的思路也适用于人民币汇改。温家宝总理10月14日会见拉托时重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人民币汇改是一个逐步推进和完善的过程,中国将从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出发,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可以说,这再次清晰阐明了中国的基本思路。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市场作用增强、金融改革深化,人民币汇率必然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富有弹性。不过当前对中国最重要的,显然不是让人民币再次快速升值,而是如何巩固汇改成果,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比如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特别是大规模热钱的监管,确保新的汇率机制顺利运行。 我们注意到,今年中国外贸形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外贸总量、特别是出口增长较快,前8个月外贸顺差创近700亿美元的新高;另一方面,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中美纺织品问题迄今磋商6轮,仍未达成解决方案,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美国等对华贸易逆差较多的国家,一直试图重演20年前“广场协议”那一幕,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包括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内,不少欧美有识之士深知,人民币升值无益于根本改善美国贸易逆差。但对中国而言,除了必须清醒判断形势,坚持量力而行、以我为主的汇改思路外,也必须更全面考虑所面临的复杂经济与金融形势。比如,通过有效刺激内需,扩大进口,就既能防止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避免出现新的“广场协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