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对外资过于偏爱 我们为何要花大力气去招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 14:13 《财经时报》 | |||||||||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是依赖于资金本身的多寡,而是依赖资本的多少。资金多少只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资金转化为资本才是最关键的 □言扬 我们喊国民待遇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待遇差距依然很大。以为今
我尊敬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中国本国居民和企业的储蓄资金非常充沛,各个开发区以引进外资为主的政策应该改一改了,但我们的政策一直没有改变。 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引进的外资其实是曲线融资,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变成了企业资本,这些资本再以外资的形式进入中国来投资。为什么会有这样怪现象出现? 中国银行业的个人储蓄有12万亿元之多,按照常理来说,这些资金比每年引进的几百亿美元外资数量大多了,为什么不直接使用这些自有资金,反而要开出各种优惠条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招商引资呢?这可能是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让人觉得政策对外资过于偏爱了。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大家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资金并不等于资本。资金只是消费实力的代表,但资本则图谋未来的收益,用通俗的话说,资本是赚钱的钱。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消费能力的高低,更依赖于资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如果资金放在家里的储藏柜里,这些资金除了具备购买物品的潜能外,它不能带来新的东西;如果放在银行里,银行必得拿它去投资,为社会提供更多风险收益的追求者。资金多少只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资金转化为资本才是最关键的。 资金如何转化为资本?它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条件?资金要变成资本,就得变成设备、厂房、生产资料等等企业的资本品。但如果变成这些资本品的所有权不是明晰的,甚至是难以得到保护的话,大多数人就宁愿把钱藏在家里的地窖里,或者放在银行收取微薄的利息。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除了市场的风险外,还有太多来自政策的不确定风险,也会阻碍资金变成资本。 同时,资金转化为资本需要很好的渠道。现实情况常常是,很多创业企业需要创业资本,但不知从何处得到必需的资本,而手头上握有资金的人又不知如何把资金交给创业家。如果让这两个群体互相发现对方,交易成本太高,风险也太高,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体系作为中介联系两者,这个中介就是资本市场。 在西方,除了主板市场,还有针对创业企业的纳斯达克市场、私人股权市场,并有大量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把资金转化为资本。 产权的保护、政府政策的公开、公平、稳定,是资金转化为资本的基本条件,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是资金转化为资本的充分条件。 中国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渠道很少。大量的资金存放在银行,依赖银行的投资把资金转化为资本,但特殊的风险偏好决定了银行效率很低,尤其在中国大多数资金投向了效率低的国有企业。中国证券市场一直不能名副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只是充当了第二类银行,满足国企对资金的需求,近来虽然有所改变,但融资的功能和价值发现的功能依然很差。尤其近两年,中国股市停发新股,再融资也减到最低点。中国股市已经不是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有效渠道了。 由于产权保护不到位,民间创业的激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那些创业的企业,既无法从银行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本,也不能采取私人集资的形式来筹集自己的资本,在中国现有的法规中,私人集资是违法的。就是传统的借高利贷,在中国现有的法规框架下也是受到抑制的。 中国转化资本的渠道本来就少,而且这本来就少的渠道都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但一个经济体要发展经济,没有充足的资本,就是有多少资金也是不管用的。相反,在美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资金转化为资本。美国发达的投资银行体系,以其轰动全球的声誉到全球募集资金,这些资金在美国证券市场上买入公司股票或者公司债券。获得了资本的公司把这些钱投到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获取丰厚的利润。 在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发展,在银行里的个人储蓄无法转化为资本的情况下,只能继续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都是以资本形式进来的,它内在的赚钱冲动促使它要在中国投资项目,跨国公司全球标准化的运作,以及它本有的强大的谈判能力,加上中国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各个地方政府对这些跨国公司青睐有加,这使得跨国公司的产权得到有力保护。 中国所以要引进外资,是因为资本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在自己不能很好地把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时候,只能依赖外来直接投资。这样也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何叫停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即使知道引进外资是曲线融资,也依然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招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