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2005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 正文
 

博弈论归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 12:44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学鹏

  就像罗伯特·奥曼感到惊奇的那样,的确,很少有人能想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降临到博弈论研究者的人群。1994年,博弈论已经享受过一次荣誉了。“博弈论三君子”纳什、海萨尼和泽尔腾众望所归般地获奖,代表着一个团队的被认可和他们对主流经济学(经济个体只靠理性,独立地决策,彼此没有互动关系)挑战的成功。那时候,人们就认为,作为博弈
论研究团队的其他人,比如杰出的“博弈论四人帮”:罗伯特·奥曼、肯·宾摩尔、戴维·克瑞普斯,以及阿里尔·鲁宾斯坦等人不可能再有获奖机会了。

  这种想法被击落了。

  实际上,击碎这种想法的——我个人认为,并非仅仅是奥曼和谢林教授的卓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大国博弈下的全球化碎片型的文明景象,一种多极化的注重地区博弈的政治格局和气氛,一种地缘政治的小规模长期化的对抗性的趋势,一种排斥而又相生的区域集团间战略诉求,导致了博弈论的重新“登基”。毋庸置疑,博弈论是解释冲突,合作以及在这过程中的权力机制生长,信任的诞生,丛林规则的瓦解和旧有体制塌陷的最佳学说。

  有趣的是,罗伯特·奥曼在1960年代用博弈论研究裁军和军事让步(Aumann及Maschler,Stearns,1968,而谢林则在1950年代用同样的工具研究核军备竞赛及核讹诈(Schelling,1956)。它们都有当今世界的对应物:巴以冲突下的沙龙单方面行动以及刚刚获得和谈成果的朝鲜

六方会谈

  正是这种逼近现实的气质让奥曼和谢林的学说变得格外耀眼。

  值得注意的是,博弈论的大家们身上都具备一种哲学家的气质。这在谢林,肯·宾默尔和阿里尔·鲁宾斯坦身上反映得最为浓重。宾默尔通过博弈论研究契约和社会的演化,鲁宾斯坦则更是天马行空,几乎在哲学的迷宫里乐此不疲地打转。而伟大的谢林,则是一个和解论主义者,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威胁的力量往往可以遏制威胁,就像美苏对峙时期的军备竞赛,当核武器可以彼此毁灭时,当威胁是可以“置信”时,当报复的承诺非常有“硬度”时,危险往往能转化为生机。博弈的均衡可以奇妙地出现,大家相安无事。而如果这种报复的能力是“不被观测”到的,或者不是可“置信的威胁”,那么,危险以疯狂的速度增长。

  当时,谢林的这个理论故事打动了一个叫彼得·乔治的小说家,他构思出一本叫《红色警报》的书,这是一本描写核武时代的相互恐吓的书。凑巧的是,这本书又让大导演库布里克看到, 催生了库布里克最著名的影片《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影片讲述了苏联创造了“世界末日装置”,当苏联遭到不明武器攻击时,苏联人就会按下这个装置,这个装置的核能力将足以毁灭地球上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所有生命体。但是,这个装置的“进一步信息”不为美国人所知,只是从苏联人的“夸张性严辞”中不断出现。前纳粹核战争天才“奇爱博士”说服了美国人,他认为,“这根本不是威胁。因为它并不被我们所知”,于是,“我们应该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核弹”。影片的结尾是,美丽的核爆炸像礼花一样在云霄响彻。一群政治领袖兼笨蛋在服从“博弈论”规律过程中毁灭了地球。(谢林的代表作是《strategy of conflict》和《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

  谢林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了这种“混蛋型”博弈结构:我因为蹊跷的响动,提枪下楼检查,发现一个夜贼,他也拿着枪。对我和他而言,这都是一个不祥的博弈支付结构。因为,我希望他快点滚蛋,他自己也希望自己早点离开,避免枪械的擦火。但可怕的是,如果他以为我会下意识地向他开枪,于是,他就先发制人地开枪,更可怕的是,他认为我一定会以为他会首先开火而导致我也一定会开枪。于是,枪火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和泛滥起来。

  需要承认的是,谢林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学者,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奥曼不是,奥曼是一个数学家,一个主流姿态里的博弈论建筑师。虽然,谢林非常谦虚地认为自己仅仅是博弈论的“使用者”而奥曼是“真正的博弈论专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也把奥曼的名字放在谢林的前面。不过,我认为,这只是知识的重量比较,而不是思想的深度排序。毫无疑问,谢林有着飘忽不定的学术路线,原创能力出奇的旺盛。如同贝克尔一样。谢林的弟子斯宾塞(斯宾塞是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说,“谢林总是思考一些别人根本没想到的问题。”这一点可以阅读谢林在全球气候改变,组织犯罪学上的理论贡献。

  谢林另外一个有趣的学说是关于“种族隔离”在全世界的流行的解释。他用一个词语叫“微观的小冲击放大为宏观的大问题”(micromotive and macrobehavior )。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理论故事:试想一小群少数族裔的人,他们具有一种“同种族相互取暖”的癖好,他们不乐意让自己的邻居是另外一些种族的人,于是,他们选择搬家,让自己的邻居同自己的肤色和口音一样。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叠加效应,因为他们形成了一个圈子,即使后来者不是这些种族偏好人士,他们也觉得加入这个圈子非常方便。因为同文同种。叠加导致的蝴蝶效应使得种族偏好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社会开始分层,“分离且平等”的种族隔离思想大行其道。想一想,海外的华人,似乎都存在一个很难融入当地国家的主流中,最早期的唐人街文化一直深远地影响着最近期的移民心态,这是否可以用谢林的理论来解释呢?

  老实说,谈谈奥曼的贡献只需仔细阅读博弈论教材即可。他的很多伟大的研究都已经进入了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奥曼对非合作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的贡献甚至要高于海萨尼。奥曼最著名的贡献是在重复博弈上。我们知道,囚徒困境只是一次性博弈。两个小偷被警察抓住,在“一方坦白一方撒谎就减免坦白者重罚撒谎者”的博弈规则下,两个小偷的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尽管两个小偷共同抵赖会导致更好的结局——无罪释放。囚徒困境往往被用于说明“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结果。”而奥曼认为,这个观点太局限和肤浅了,如果两个小偷是在一个重复的博弈中,即他们反复面临着选择的话,他们会联合起来抵赖的。因为抵赖的好处,未来的收益是可以“贴现”在眼前的博弈中的。于是,重复博弈导致了信任,导致了长期化关系,导致了合作的可能。而不再是霍布斯的永远的“一切人与一切人战争和敌视”的状态。

  奥曼的贡献实在太多了。他的重复博弈研究引爆了一大批后继学者的智慧。他还引进了博弈结构中的“共同知识”概念。他让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具有某种“学习”性:当博弈一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时候,可以通过博弈来学习,结果是扩大了博弈的共同知识,使得纳什均衡更容易地实现。他作为一个理论学家太优秀了,以至于,只有用更学术性的黑话来表达或者翻阅教材的方式向他致敬,才能真正触摸到他的思想深水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