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阿蒙: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淡马锡破荒目的何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12:15 新浪财经

  日前,新加坡淡马锡第二次公布了年报。淡马锡宣称,根据投资组合的市值增长计算,在刚结束的财政年为股东带来16%的回报。淡马锡年报披露,在过去的三年里,淡马锡每年平均派发13亿元的股息给股东,而财政部是淡马锡的唯一股东。话说过来,淡马锡究竟给股东带来多少回报,只有财政部心知肚明。淡马锡主席丹那巴南透露,超过100亿元的新投资投入了亚洲,包括中国民生银行、巴基斯坦NDLC-IFIC银行、印度拖拉机制造商以及马来西亚等企业。此外,淡马锡还涉足亚洲崛起中的廉价航空市场,成为虎航和捷星亚洲的少数股东。

  去年,淡马锡打破传统,在成立30周年之际发表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年报,公开该公司财务数据。据悉,根据新加坡法律,这家管理国家储备的投资控股公司作为豁免私人公司,无须对外公开业绩或年报。那么,是什么促使淡马锡打破传统走向透明呢?淡马锡的用意到底何在呢?为什么偏偏在30周年之际发表“第一份”呢?说实在话,淡马锡内部到底怎样,目前外界想弄清显然极不现实,但新加坡经济作为其晴雨表却不容置疑。因此,管窥新加坡经济成为剖析淡马锡的唯一“利器”。

  今年五一,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经济发展前景乐观,但面临着地区竞争、人口老龄化及经济重组三个主要挑战。随着“新亚洲”的浮现,新加坡将面临诸如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和中国上海等新兴城市的挑战。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他表示新加坡人单靠

公积金养老是不够的。政府正在研究如何让国民通过长期投资,使储蓄积累获得更高回报。政府还考虑帮助年长者延续工作年限。此外,新加坡必须在某些领域作出调整,以帮助低技能、低教育程度的失业者重返工作岗位。

  五月底,新加坡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加坡经济仅增长2.4%,较上一季度的7.9%缩水5.5%,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小增幅,主要原因在于出口疲弱、国内需求不旺以及投资势头趋缓等由此,引发新政府下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期。新加坡经济官员坦承,在美、日、欧三方经济增长温和、全球加息预期增强以及油价居高不下背景下,国内需求有限的新加坡可能还要继续经历一段经济减速期。

  七月初,统计结果多云转晴。新加坡在一季度出现5.5%负增长后,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经季节调整后比上季度增长12.3%。报表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加坡经济第二季度增长了3.9%,明显高于原先预计增幅,该季度制造业增长3.5%,服务业增长4.2%。在乐观情绪鼓励下,专家预计随下半年出口形势改善,新加坡仍有望实现今年2.5%至4.5%的增长目标。

  于此,新加坡经济的大起大落,昭示减速的系统风险依然存在,甚至有加剧趋势。

  其实,新加坡经济减速始于2001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后,新加坡所受冲击较小,并迅速回升,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9.9%。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电子产品周期性衰退影响,新加坡在2001年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年负增长2%。为此,新政府两次出台总值相当于GDP8.4%的配套计划刺激经济,同时开始酝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攀登知识经济新高峰,“打造新的新加坡”。然而,打造来打造去,新加坡低迷依旧。

  究其原由,源于新加坡经济模式遇到了挑战。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建国,属印尼室利佛逝王朝。18至19世纪是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959年新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英保留国防、外交等特权。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新加坡坚持自由经济政策,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一系列经济奇迹。近年,新加坡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对美、日、欧及周边市场依赖度非常之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将目光投向了亚洲,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注重海外投资。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对新加坡来说,这个斯人之一就是淡马锡。淡马锡控股公司于1974年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创建,旨在管理该国最重要的工业与公共设施。目前,归新加坡财政部所有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拥有900亿新元的资产,旗下囊括新加坡时报指数44%的上市公司;其海外投资业务包括环球电讯、位于

百慕大的光纤远程电信运营商、以及位于新加坡的思维斯特酒店集团。通过新加坡航空,控制了维京大西洋航空49%股份,拥有中国航油(新加坡)约2%股份等。外界认为,淡马锡旗下的公司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国有企业,但“不够透明的体制对它十分不利”。

  分析显示,在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淡马锡股东平均投资回报率只有3%,而同期

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13%。虽然淡马锡强调,若以投资的市场价值计算,过去的30年里每年回报的本利总和将超过18%,对此,许多人不以为然———— “淡马锡的年度财务报表实际上只是所有分公司的年度报表的总和,因此没有透露任何信息。淡马锡现在应该做的是公开其盈利、损失与资产负债表来表明它的股息与其他收入、主要开销、所有的资产与负债。”“他们只透露他们想透露的信息”。尽管淡马锡发言人指出,公司年度报告正确反映了公司经营情况,总裁何晶则重申淡马锡所有决定都是为了保证股东获得最大的收益。淡马锡一股独大,谁能去鉴别、识别、甄别所谓决定能够多大程度实现预期的效果呢?

  因此,大家不禁要问:从淡马锡破天荒之举看,岂能摆脱“只报喜不报忧”之嫌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与其说是淡马锡,不如说是新加坡看见了亚洲及中国的未来,分享经济成长的繁荣果实以及寻找资金的避风港,成了新加坡的战略,其中之一的执行者叫做淡马锡。既如此,便需要形象,形象不能隐晦而要透明,所以淡马锡“破荒之举”不足为怪。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原来————如此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