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韩桂芝的老伴别后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11:49 南方都市报 | |||||||||
虚拟@现实之十年砍柴专栏 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因贪污腐化落马,其妹其儿子儿媳都卷进去了,唯一独善其身的是她的老伴老陈。老陈在自己的妻子掌握权力后,屡次劝谏其廉洁奉公,但家庭反腐屡战屡败。报载老陈很懊悔他没有把家庭反腐坚持下去,搞得现在一门多人入狱,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家庭悲剧。可是我建议老陈别后悔,还是平平静静地度过晚年吧。因为在权力
可是,近些年来,家庭反腐这招不时地被作为一种先进经验进行报道,如某地纪检监察部门和官员的妻子签订“廉内助”协议,把反腐大业委托给太太们;有纪检部门和学校联合,让官员们不谙世事的孩子回家监督父母,不要受贿贪污。此类家庭反腐的办法,如果仅仅是作秀给公众看看,或者用来写总结反腐的新成就新思路的材料,倒是有点作用,而在建设政治文明的现代中国,让家庭来承担反腐败职能,不啻是个笑话。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南唐后主李煜被大宋俘虏后,写过一句诗“四十年来家国”。但对小老百姓和一般官吏而言,即使在古代,家还是与政治生活无涉的私域。在奖惩的时候,官员的家庭成员会沾光或受连累,比如皇帝给官员老婆“诰命夫人”的称号,或者将妻儿充军流配。这是由专制社会的政治特质决定的,但平时皇帝或都察院不会要求官员的老婆和儿子来监督官员。中国传统是重亲情和人伦的,家庭是维系这个社会价值观最基本的单元,如果把政治场上的判断带进家庭,必然会毒化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伦理观。所以楚国有人偷羊,他儿子告发到官府。孔子对别人夸奖这个儿子的正直不以为然,他认为父子相隐,直在其中,维系父子之情比惩罚一次盗窃行为要重要得多。在“文革”极左思潮泛滥时,泛政治化的洪流席卷千万个家庭。“亲不亲,路线分”,为了所谓的政治路线,搞得夫妻反目、父子决裂。 家庭反腐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反腐靠什么?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是靠法律,靠制度。想出家庭反腐招数的人,我以为他们的思维还残留着泛政治化的痕迹。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即使妻(夫)贤子廉又如何?韩桂芝的老伴老陈不可谓不贤,可是有什么用?有报道说正是老陈一次次的忍让,才造就了韩桂芝飞扬跋扈的性格。这说法太搞笑了,韩的飞扬跋扈是不受监督的权力造成的,而非丈夫的忍让。再说,如果韩桂芝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老太太,对丈夫凶一点,凡事自己做主也不是什么毛病。许多丈夫患“妻管严”的家庭不是很和谐么?韩桂芝手握权力多年,她的贪财、跋扈早不是什么秘密,普通的干部乃至市民都知道她这些,而有关部门哪去了?是如何监督这个高级干部的?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 唐朝的魏徵以直谏著称,有一次搞得唐太宗很生气,回家说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下老头。长孙皇后听到后盛装跪下,对太宗说有魏徵这样的诤臣是陛下的福气。长孙皇后的贤明被历代史家称道,因为对李世民和李煜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所以后宫是贤明还是荒淫,对政局很有影响。今日中国,显然不可能像专制王朝那样采取人治了。监督权力,反腐倡廉,依赖的是一种稳定的有效的制度设计。当然,家庭成员如果贤明一些,对官员保持清廉确有作用。但如果公权力部门不去想办法在制度上作改进,而花大气力去搞什么家庭反腐,则是舍本求末之举。 (作者系《法制日报》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