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和谐社会需要民间组织大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1:22 中国青年报

  童大焕

  “中国90%以上的NGO(民间组织)实际上未获得现行法律的认可,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发展受到制约。”近日,在兰州参加“民间组织(NGO)发展与和谐社会”研讨会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认为,法律政策环境是中国NGO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状况,与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自由人社会”不相称,也跟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的时代要求不相称。

  对于一个“自由人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日常社会的信息沟通和力量整合更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支持。在任何一个社会,政府的力量都不可能无所不及。社会的中间机构———非政府组织在此时的作用往往非常巨大,它们是社会力量的粘合剂和

润滑油,使社会这个大机器能够及时应对各种问题,并且时时激发、显现出人性中最温情和柔软的力量。这一点,也是政府的刚性力量所难以达到的境界。越是现代、发达的社会,越具有“自由人社会”的特征,NGO组织结构也越发达、越复杂,对NGO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人参加了一个民间机构慰问养老院的活动,感触颇深。虽然我们送给老人的东西非常少,仅仅是一个新鲜的小

蛋糕,一个水杯,但相互的交流却打动人心。既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关爱,也让我们重新体味和深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这样一种柔软却又极具渗透性的力量,只有每个人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政府的刚性力量是远远达不到的。据悉,在美国,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参加各种NGO组织的义工活动,这是培养未来一代对社会尽责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NGO作为公民自我完善自我救助自我服务的公民自治组织中的一种,能够充分地激发人性中真、善、美的情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越来越向有限政府靠近,迫切需要NGO组织在政府缺席的地方及时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大手。比如面对SARS这样的危急时刻,我们就充分暴露出NGO组织缺乏时的无序、涣散和混乱局面。即使在日常的帮贫扶困、救死扶伤等过程中,NGO的身影也应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政府是刚性的,NGO则是柔性的;政府是托底的,NGO则是丝丝入扣、无孔不入、无时不在的。以往,我们的国家结构中只有政府和民众,而没有“社会”这个中间层,根本就在于缺乏NGO这样的中间结构。NGO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巨大的弹性力量,这个力量越强大,社会的抗震荡能力就越强。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机遇和挑战中,更需要大量的NGO及其背后有能力、有爱心的人们挺身而出,付出时间、精力、爱心乃至金钱,加入到扶危济困、弥合社会断裂与鸿沟的实践中,尽快达成社会和谐与谅解。

  不久前有识之士提出,应该让富人第二代直接走到穷人中间,这是有十分积极而深刻的意义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需要的是实践。

  更重要的是需要制度的支持。政府应该全面开放NGO,对于NGO必要时实行登记制而非准入制,同时建立法律规范,打击非法行为。一定要充分相信民间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一定要相信NGO只是政府的左右手,他们不具备任何国家强制性力量,绝不可能对政府造成任何“威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