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战略看“神六”升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1:16 新京报 | |||||||||
神舟六号顺利升空,中国宇航再次造访“天宫”。曾经高不可及的“灵霄宝殿”如今再次书写华夏儿女的威名。而成就这一威名的是与“神六”同样一飞升空的综合科技实力的彰现及其预示的宏伟经济前景。从“五”到“六,看似一个阿拉伯数字的增加,其实意味着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载人航天技术在国防、新材料合成、农业新品种培育、气象观测、新品种药物的合成、微重力下的医学、宇宙学乃至未来对月球、火星甚至其他星球的开发、
当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曾有权贵高呼这只“人造大鸟”遮蔽了他们观赏日光的权益,却无人能够预知今天航天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收益。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为标志的现代电子技术革命,使机器的整体结构与控制部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用机器(计算机)代替人对机器的操纵与控制,计算机进入到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管理领域,解放和拓展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但是当那小小的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伊始,没有人能够预期到它将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这就是现代科技进步探索的规律,也意味着我们在“神六”升空的欢娱过后,将可能承受科技研发的孤寂,直至切身的社会经济收益的直接显现。 其实,“神六”使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能够为中国经济战略和国家利益彰现出的线索与途径:“神六”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不应该仅仅是大众欢娱,更应该是即将为大众所体会的直接经济利益。 载人航天技术是科技密集综合性尖端技术,它集中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成就,载人航天的发展能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为全人类造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浩瀚而神秘的太空中包含有丰富的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匮乏而人口消费巨大的国家,必须去争取积极进入太空开发新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更能够奠定中国国力与技术在世界各国中的强势地位。 太空技术的运用潜力巨大,而企业囿于经济实力和利益追求而无法或不愿涉足,因此探索的推动力就要源于政府的在鼓励和推动技术进步中履行恰当的职能和角色。显然,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当保证政府科研的必要投入,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形成国家创新体系。只有当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依靠建立和健全开放的、法制化的、平等有序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企业自然将会自觉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们看到,惟有拥有自身的独特核心技术才能够在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获得主动权和话语权,而航天技术正是这样的独特核心技术。现在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只有美、俄、中三国,虽然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能够挤入第一阵营如同获得了一张跻身科技前列赛场的入场券。事实上,这张入场券不仅仅意味着航天技术领域的奠基。因为高新技术的特殊战略意义,因为对所谓“意识形态”的狭隘限制,美欧历来对中国科技发展虎视眈眈,动辄限制先进技术的转让。面对此种人为限制,严正的交涉固然是一个途径,但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惟有斯密的交换理论可以轻松突破,实现技术共享与效益增长,航天技术的进步才是突破契机。 □马红漫(上海经济学博士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