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开发商被妖魔化 任志强认为利益集团不可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2:0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章剑锋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9月27日在其个人博客里发布了最新写就的批判文章,可能因为时值“十一”长假到来,此文未能引起波澜。

  任在其文章里对开发商遭受社会一致声讨的现状表示极大不满,认为有人用“文化大
革命”的造谣方式中伤开发商,表示要坚决反对那些不用事实与数据说话,仅仅用情绪化的语言和莫须有的罪名、用开发商是个利益集团作为批评的理由和原因。他同时警告,扣帽子无助于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女人常常骂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现在开发商的遭遇有点像男人——‘开发商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长江日报评论员廖保平10月3日就此接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书面采访时称,这一句话里包含了很多受骗受气受伤害的经验。在口诛笔伐下,开发商的形象开始慢慢变形,象被哈哈镜照住了一样,想不被妖魔化是很难的。

  开发商抗议

  “为什么他人有权利批评开发商,开发商就没有权利对此反驳呢?”

  任志强在其文章中保持了惯有的绝不低头的态度,他说,谁都可以批评开发商,不管开发商们投入了多少钱盖了多少房子拉动了多少经济发展,只因为他们盈了一些利发了一些财,就成了挨板子的对象。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任援引马克思写在《资本论》里的一句话作为论据,认为开发商争取自己的利益有如中华民族联手抗日、行业同盟对外贸易反倾销一样,均是在维护自身的权益,既不是可耻的事情,也不是错误的。

  任还提及“利益集团”一词,称该词不应成为贬义词,若没有利益,开发商不可能建房、投资、设立企业,也不会在盈利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深究开发商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业内人士提醒本报记者注意,任志强在高调论述利益动力时,却忽视了利益失衡是开发商遭到批评的关键,贫富不均、房价居高,开发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且能如愿,但大多数人却失去了利益。

  “开发商的利润是问题的关键,自去年媒体披露的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中房地产成了最暴利行业之后,对开发商暴利的谴责就成为开发商被妖魔化的开端。”地产分析师窦化仑对本报记者称,如此一来,通过不断强化,开发商的形象被日益扭曲,对于开发商的社会价值认知开始变异。

  窦化仑承认,房地产行业中一部分开发商的原始积累确是通过不良手段获取的,前几年大大地捞了一笔,这就给了别人妖魔化的证据。但当时开发商虽然赚得多,房价还可以被大众接受与认可。眼下的房价需要普通人付出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已超出许多城市居民经济能力,所以引起多数人的不满,这也是正常的。

  就在任志强发表文章的同日,本报记者见到了厦门恒丰万骏集团副总裁郭延明,郭延明表示,他不否认市场中的确存在一部分坏的开发商,但认为不能一棍子敲翻一船人。郭称,早些年有点钱的都可以做开发商,很混乱,也发生种种不法事件,这给市场造成过伤害,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对开发商的认知障碍。

  社会转型的硬伤

  郭延明此前多番进京考察,见到本报记者后,郭将开发商被妖魔化的责任归结于时代与一小撮人,认为坏商人的出现,是有历史背景的,钻了很多时代与政策给的空子,最终搬起石头砸了大家的脚。

  “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利用了制度缺陷,展开寻租活动,一小部分开发商存在投机心理,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这是制度因素造成的。”厦门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郭晓武博士说,开发商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发生利益寻租、包租是管理的不规范所致;房价飞涨使开发商暴富,是福利分房取消的必然;而媒体媚俗或依附利益集团,缺少客观公正立场,助长了市场的上述不健康现象发生。如此种种,导致社会对开发商产生成见与怨恨。

  长江日报评论员廖保平对本报记者说,妖魔化开发商也就是一种丑化,其本质是一种报复,是公众对开发商的情绪、精神报复,这种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开发商是中国房地产不规范的罪臣”。

  廖保平称,开发商惟利是图,不讲信誉,要价太高,他曾随便问一个朋友为何不喜欢开发商,朋友称是房价太贵,“因为太贵了,我买不起,所以我就痛恨造房子的”。

  正是这种过分私利化的过程,使社会财富在短时期内出现不正常积聚与倾斜,使得部分人握有了很大比例的社会财富和权利的支配与操控能力,廖保平认为,在此情况下,不平则鸣,无火不生烟,妖魔化开发商传达出了一种社会不公平的信号,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已不单纯是一个市场问题。

  “贫富急剧分化的社会现实正在房地产领域集中体现,”郭晓武说。

  不怪老板发钱太少,不怪政府不提高社会福利,只指责最不把道义当回事的商人,廖认为,这种普遍情绪虽有些一根筋,但更是一种社会信号,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硬伤之一。

  妖魔化认知成社会痼疾

  业内人士提醒说,开发商的妖魔化形象通过十多年的积累,一朝暴露,试图扭转已很困难。

  “即使成本价卖房,消费者依然会认为开发商那里还存在着暴利,这后果只能是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僵持和互相观望,直到一方面妥协,或者共同退让,互相妥协。”窦化仑说。

  郭晓武博士告诉本报记者,他所接触过的一些南方开发商,绝大多数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都是靠着辛勤工作、诚信经营、敏锐的商业头脑、善于捕捉商机才发展起来的,他同时认为,利润最大化是商人及企业的本色,只要是合法的,就是正当的。

  郭表示,不幸的是,在部分开发商形象不断被妖魔化后,洪洞县里没好人,开发商的整体形象已遭到破坏,开发商与民众及政府之间的正常对话与沟通无从建立,开发商所说的话都被指称是为自己开脱,贫富阶层之间的仇视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此情况下,连带着一些公道、诚信的开发商也被一棍子打死了。

  有学者甚至向本报记者提及,在开发商中存在着原罪问题。

  多有开发商以儒商或文化商人自居,但从其暴富路径来看,却是异常的不干净。窦化仑说,开发商不停地追逐利润最大化,尽管是正常商业行为,但任何商品都有高中低的等次划分,可以兼顾更广大民众的需要。但商品房却没有,由于土地成本不断攀升,开发商又不肯减少利润,不同地区的房价几乎保持一致涨势,这对中低收入者显然是不合理的。他认为,假设房地产的价格可以满足高、中、低各种人群的需求,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供需双方的对峙局面,开发商也不大可能被妖魔化。

  郭晓武认为,开发商被妖魔化的社会认知在短时期内不会得以消除,因为房地产供需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缓解,政府对市场没有一个较深入与长远的考虑,不但不改善供给反而试图通过压缩来调控,这是一个多输的结果:民众买不起房,开发商卖不掉房,调控在某种层面也是无用之功。

  郭晓武主张从市场及社会双层面入手解决此项问题,“政府要变压缩供给为改善供给,使市场信息透明化,同时要及时规划住房保障体系;开发商不仅要守法经营,还要对产品及客户负责,克服投机心态;而民众则需要理性一些。”

  窦化仑告诫,开发商需要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将利润合理化而非最大化,政府各部门需要站在公正的角度慎重调解供需双方的矛盾,制定严格的监管规范,使法律可以渗透房地产的全过程,地方政府在土地的供应上需要将价格合理化,让利于民。他表示,要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公正与受约束性,一切根源在于公共权利的被私利化,使得不公平产生,仇视亦随之而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7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