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董藩说易宪容绝对是炒作 自认更具大哥风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章剑锋

  6月间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发表了《两万言书》的董藩眼下依然没有消停。

  《两万言书》中的“高房价不等于有泡沫”、“把房价拉下来是祸国殃民的想法”等一系列论断,让董藩从此背负起了“打着学术幌子凭屁股而非良心说话”的“商人”骂名。

  “最近有一家媒体,把我列为北京房地产圈里的十大刺儿头,任志强排第一,我排第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9月28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笑称。董所指的十大刺儿头一文,称其大有凭借《两万言书》的眼球指数赚取名声的商贩嫌疑。

  “他说专家学者应该是站在中立立场的,但了解并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和开发商走得过近。”一位业内专家此后这样对本报记者描述他印象中的董藩。

  近一年间,专家即商人、学者即

售楼小姐一类事件频有发生,具体到董藩个人,备受质疑的他认为,这是对他本人及学术行为的误解,没必要加以理会。

  专家互为门派

  2004年夏天来到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执教的董藩,此前的十九年间一直在东北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董称他从大学到研究生期间学的就是“房地产”这玩意儿,一直不曾间断。董藩说,北京有很多伪专家,没有基本积累,说了许多外行话,有些根本不懂,完全是错误的。因此,“我也清楚在这领域,谁是有发言权的,谁的功底与资格是不够的。”

  谈及《两万言书》的发表初衷,董藩表示,现在的市场乱了,舆论乱了,特别是那些没有积累的专家,说了很多刺激消费者与民众情绪的话,为他们提供了对政策及政府不满的观点。

  “大家都相信学者,如果为了吸引眼球说错了,这是很糟糕的。”董藩说,一些专家和学者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唱乱市场,达到个人的炒作目的。

  “比如易宪容的很多东西我都看过,全是滚刀肉。我得出一个结论,他绝对是炒作,我是很客观的。”董藩说,媒体要轰动效应,专家要炒作,二者正好一拍即合,来一场合谋。

  “我后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看到大家都在骂。我问一个市民怎么知道房价会下跌?他说,中国社科院有个易宪容,人家是博士,他说了要跌50%到30%。我不要求跌那么多,我只要求房价跌一些,起码不应该是现在这样高。”

  董藩说,当他听到这种声音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必要进行纠正。

  “我要这样,我也可以做到。我自己认为,在学术界贡献是很大的,不过是有些东西没有出来讲。”

  《两万言书》的出炉,让世人认识了董藩,但董藩对此显然抱有“成见”,他表示,网上评论称他汲汲无名,实在是一件笑谈,“业内我一直有名,我编过的教材不下三十万册。”

  他说着打开抽屉,拿出几本教材给记者看,上面均有署他为主编的名字,他说,一般正规房地产教育出身的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此外他还向记者列举了许多在东北期间获得的各类“十佳与第一”头衔,以此证明他早已出名且一直有名,“我算是低调的,在‘美国之音’上我都说了半个小时。”

  自有《两万言书》以来,董藩显然亦如其他专家一样受到追捧,此前的七月间,本报记者与董藩有过一次电话交谈,交谈中董教授告诉记者一件犯难的事情,称一位外系学生出于崇拜他的目的写了一篇文章给他,但他一直不好意思拿出去发表。

  这篇题为《谁是新一代地产理论界的大哥》的文章,将董藩与易宪容相提并论,一喊涨一喊跌,互为门派,认为董藩更受政府与开发商看好,称就单纯的学术态度和贡献来看,董藩更具“大哥”风采。

  这篇称颂文章里对业内给董的非议进行了回应,并赞道,“董藩先生之新一代地产理论界‘大哥’形象竖然立起,还有谁怀疑他在地产市场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能力呢?”

  但董的学术立场同样受人质疑,“他写了一些东西,在发表之前发给我,让我提提意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拒绝回复意见。据其称,董的同事均认为,他总想着出名。

  “我的两万言书放出来后,不下十家媒体找我开专栏,而且我相信,谈房地产十家我不敢应付,两家我敢应付。”董藩对本报记者说。

  董藩还特别提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他的往来,他称,任志强告诉他,他的很多观点任都赞同;而深圳万科甚至派出一位办公室主任前来北京拜访他,且带来了100万元经费,希望他能做出一个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方案,但被他拒绝了。

  专家与商人互换角色

  “有多少学者能坐得住板凳?我一般尽量回避与开发商接触。”董藩称,钱够花就行了,要想发财的话,他可以接触最顶级的企业,“比如万科,再比如万达,万达的王健林,就是我的好朋友。”

  但他同时表示,有些时候他也去一些场合作报告,因为想与开发商交流,开发商代表了一种生产力,不了解他们是不行的。

  他谈到此前一次网络论坛的情形,当时易宪容、任志强与潘石屹及他均有参与,易宪容与任志强席间发生了“战争”,易宪容称房子可以无限供给,且打着手势称,我们一定不能上开发商的当。董藩说他有些不爱听,就出来进行了一番点评。

  “其实任志强说的是对的,”董藩对本报记者说,任志强已演化成一个学者,一直试图站在大众的立场说话,由于是开发商,有时又难免站在行业角度说话,但很多观点都是对的,不过就是有些不好听,“真理毕竟是赤裸裸的。”

  董同时表示,房地产调控是需要把握大局的,不是凭老百姓的感觉说话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很多东西都是错的,因为老百姓不会考虑很远的事情,“过完了今天不考虎明天,过好自己不考虑别人。”

  而如果仅凭老百姓的好恶来评价开发商,董教授认为这不该是学者应有的态度,只有学者的态度有对错,政策存在对错,开发商很多时候是没有对与错的,例如任志强,他做了很多工作,他的出现,就极大地抑制了一些部门决策的随意性。

  “中国文化历来有仇富心理,历来有均贫富的潜意识,抱着一种阶级斗争来看问题,不看到开发商创造了多少东西,作了多少贡献,这就是仇富,实际上有些开发商贡献是很大的。”董说。

  对于网友指责他与开发商为伍,董认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在误解他,对于一些活动邀请他一般坚持不去,去了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也被动,有些媒体搞活动研讨,“我愿意出席,因为我要调研,但发现也有商业色彩,但不能太计较。找你去了,给你点钱,算出场费,拿着也就拿着吧。”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对本报记者称,专家的学术研究不一定需要参与商业活动,尤其是知名专家,更应该与商业利益及开发商保持距离,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教授现身售楼现场,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房地产评论家章林晓就此进一步向本报记者形容。

  他认为,专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不等同于需要参与该领域的商业活动,更不等同于直接为市场主体卖力吆喝。专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应该是致力于为其学术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不应着眼于能够得到一个多大的“红包”。

  董藩则表示,不要过份纠缠于专家在不在开发商的售楼处,每个人的知识,都应该有个价格,关键在于他怎么去实现,有的人给开发商搞咨询,或搞评估和策划案,同时可得到一笔补助经费,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董说:“关键是要讲你真正心里想的。”

  章林晓对专家学者四处走穴贩卖言论的现状进行了抨击,称一些专家正在利用人们信任专家、崇拜专家,会对专家的指导意见“言听计从”的心理,偷偷地干着骗人钱财的勾当。“专家揭去一层皮就成了售楼小姐,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有损售楼小姐人格的。”

  董藩则对本报记者说,赋予专家学者圣洁的色彩,这认识本身就有问题,西方诺贝尔奖得主都来中国走穴,中国太看重专家了,“说实话,专家在场(商业现场)又怎么样?不在场又怎么样?专家出现在哪个场合这不是问题。”

  蒲勇健教授对本报记者称,由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在专家队伍里鱼目混珠,许多“专家”人心浮躁,为了金钱利益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情,有违“专家”的称号。

  “专家必须固守社会良知的道德底线,这应该是专家必须共同遵守的最低准则。”章林晓说,有必要诉诸法律规范来遏止专家走穴、学术泛商业化现象的上演,否则会阻碍公众了解经济真相,亦不能向政府提供客观公正的决策咨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8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