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问一天为何要吃三顿饭 何不食肉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3:39 中国经济时报 | |||||||||
王石川 广州黄埔区荔园小学的小学生们在学校的组织下,邀请河北省和广东丰顺县的贫困山区小学生到广州做客一起欢度国庆假期。贫困小学生吃不惯家长们精心准备的鱼虾蟹美味,每天最想吃的还是面条、白馒头和野菜。据了解,住在高咏思家的丁肖霞晚上不愿意吃饭,她告诉高咏思:“今天我已经吃了两次饭了,怎么还要吃啊?”原来,她在家乡每天只能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荒唐发问,至今为世人交相鄙薄;日前,有富家子弟获悉贫困山区孩子吃不饱饭,惊问:饿了为啥不吃巧克力?这种翻版“何不食肉糜”让人感慨万端;如今,丁肖霞“一天为何要吃三顿饭”的疑问,更加让人悲辛交集。童言无忌,无忌的童言传递着一个真实的信息:许多像丁肖霞一样的贫困孩子,在家乡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温家宝总理曾有感而发:“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引申开来,如果我们懂得了贫困孩子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当大款为饕餮黄金宴还是朵颐女体盛算计时,当大多数人为一日三餐的食谱设计踌躇时,殊不知,贫困孩子丁肖霞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对她而言每日三餐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曾几何时,温饱这个话题早已被某些官员从案牍上移开,即便在坊间也似乎成了陈谷子烂芝麻的老皇历。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贫困人口目前仍有2610万人。去年7月16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透露:“去年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扶贫开发历史上的第一次。”笔者认为,温饱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来说,永远都不是过时的话题,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小富即安。当炫富、崇富成为流行语之际,“穷人经济学”这个术语似乎更应该风生水起。 何谓“穷人经济学”?有人指出,应该理解为研究如何帮助穷人成为富人的经济学。诚然,当穷人成为了富人,当丁肖霞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丁肖霞们日日三餐起码无虞时,他(她)们才不会发出“一天为何要吃三顿饭”的疑问。问题是,穷人经济学到底该如何付诸实践呢?答案只有一个,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尽快提高丁肖霞们的生活水平。 有论者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仅仅依靠经济发展自身规律来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可能跌入市场经济的陷阱。市场经济单一的逐利行为,一是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张在一定时期内毫无节制;二是使收入差距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这就提醒我们,在扶贫问题上,政府必须积极介入。然而,众所周知,具体到扶贫实践,我国走的是一种“造血”和“输血”相辅相成、偏重“开发式扶贫”的模式。 “造血胜于输血”,这种扶贫模式当然有值得赞赏之处,但是一个事实不容回避: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占1/5,残疾人占1/3强,生活在不宜生存的环境中者为1/4,另有一些常年被疾病困扰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受教育水平极低的……正如学者党国英所说:“对于这个边界内的贫困人口,只能通过常年救济的办法,使他们享有一种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他们的子女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诚然,对于来自贫困山区的小学生丁肖霞来说,在先天不足的恶劣环境桎梏下,他们又何以能通过“造血”而免除饥馁之苦呢?除了依赖“输血”还有更好的途径吗?因此,有识之士提供了可供尝试的真知灼见: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对落后地区农民直接补贴的经验,根据农业生产成本差距和农田面积确定补贴额度,并将补贴直接支付给农民,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10月9日新华网刊文指出,有媒体称中国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对于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有论者预测,“十一五”期间的经济路线将重点关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公正问题。这是一个积极的让人欣慰的讯号。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却没有沾沾自喜。在这片国土上,哪怕仍有人不是因为个人原因而陷入赤贫,这都会让人反思和惭愧。因此,当丁肖霞怯怯地发问“一天为何要吃三顿饭”时,羞愧之余,我们尤其要铭记并实践穷人经济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