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自主创新先要刹学界歪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3:37 中国经济时报

  郭之纯

  10月9日,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在《新京报》刊文,对自己亲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的一些反常现象进行了披露。周教授在评审一个项目时,认为不够接受基金资助的水平,然而与该项目的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又都很熟悉。踌躇之后他还是如实地写下了否定该项目的意见。但周教授想不到的是,所有评审人的评审意见,却被项目主持人尽数知
晓,对方已经打电话给他“表示感谢”。

  否人项目就是阻人名利。学术圈是个熟人圈,所以即便评审意见有公开的必要,评审人仍然还是匿名更好。正如周教授所感慨的那样,为了学术规范,普通一篇学术文章的刊登都要经过匿名评审,而作为国家级的基金评审却如此不讲规范,还有什么公正性可言?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谓是科学战车前进的“油料”。如果这样的评审不能确保公正,致使钱花到了不是最必需的地方,显然这就并不只是资金的损失。

  如果科研基金的获得,也需要“关系”,需要“活动”,而不是只基于学术项目的价值,那些心无旁骛的真正学者,便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毅然下水”大家一起“厚黑”;要么愤然离开、另择良木而栖。显然,如此氛围下,极易形成一种“逆淘汰”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有潜力的学术才俊滞留海外,想来与此有关。

  毋庸讳言,这与学界多年来不良风气的蔓延有关——当前学界的一些角落里,已经出现了一个个黑幕重重的“大卖场”——比如,某些经济学家,正在忙着当“独立董事”,为利益集团代言;某些法律专家,正在忙于为“问题富豪”炮制“专家意见书”,打着“专业”的幌子强奸民意;某些工程学家,则正在忙于诸如为广东兴宁煤矿做“可安全开采”的结论、为某些大坝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做“可行性”报告……一些所谓的学者,其言行举止给人的印象正如那句话:愈堕落愈快乐。弥漫于当前学界中的这种邪气所到之处,某些学术研究者已经毫不顾及学术的颜面,甚至还以“失节”为荣。这已经导致,当前的学界已经很少了真诚的探讨争辩,多的只是无聊的追捧,或者是利益不合时的谩骂;一些学术活动,其实更像是一个个“学术山头”之间的联盟,或攻讦。

  当前,五中全会正在召开,“

十一五规划”框架已经形成,中央高层近年来一再强调的“自主创新”,成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由理念上升至运筹层面。要实现全面的“自主创新”,学界的创新能力可谓“引擎”,因为很多事情不仅需要实践探索,更需要理论的支撑。因而,此时学界仍然弥漫如此歪风,令人无法等闲视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