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同居当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1:59 红网 | |||||||||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王欣(化名)在“十一”期间和网友在网上同居了。打开电脑和男友共同设计房间、互诉衷肠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在爱情公寓里不但有了自己的房间,还养了只狗,以后打算要个孩子。虽然这使她感到愉悦,却吓坏了她的母亲。(10月8日《东亚经贸新闻》) 女儿兴致勃勃,投入身心,母亲大惊小怪,忧心忡忡,而这种现代与传统撞击的火
社会发展使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很多人需要发泄方式,来排解对事物的不信任。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信马由缰,尤其是年轻人正越来越依赖网络虚拟文化,构建“精神家园”。所以,母亲可被吓坏胆,而女儿却可能“抖精神”。 “网络同居”看起来很美,只要在某个网站上注册,便可得到一间虚拟套房,在两个网友互相同意之后,就可到某一间套房“同居”。还能在BBS上接受大家的祝福,和对方正式领取“结婚证”,甚至还能要个孩子。在“网络同居”者看来,自己既没“牺牲”身体,也没“浪费”情感,玩的就是心跳,即便投入一回,也能愉悦身心,消磨时光,化解忧愁,因而乐此不疲。 然而,正因为网络的虚拟,才使得其伤害无法估量。据记者进入同居屋探访,不少“主人”已经跨过网络而发展成真正的同居。而在类似于“虚拟”旗帜下演变的情感冲突、道德沦丧、犯法犯罪,已到了非清算不可的田地,这也是母亲们害怕的直接原因。 现代社会,岗位竞争、财富竞争日趋激烈,而人际关系、情感指数受到无情冲击。在此情况下,理智的方法是坦然面对,主动化解,特别在人际沟通上不妨多来点“我先来!”只要大家抱着“改变世界从我开始”的态度,从而调整自我,并力求突破,新型人际关系的春天终归来到。 对于“网络同居”者,不可一以概之为“人格扭曲”,但说“网络同居”可以诱使“人格扭曲”倒比较确切。把个人情感“寄居”于网络,并“进化”成“同居”“生子”,这应当是尊严的缺失、信念的偏差。别人可以,我也随波逐流;而“我在网络不会当真”,这恰恰是对“电子海洛因”危害的漠视。那些被网友强暴,甚至杀害的痴迷者,有多少一开始意识到自己正走向“自灭”? (稿源:红网) (作者:周稀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