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和谐的标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 18:02 红网

  金秋的北京天朗气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于10月8日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要注重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百姓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妥善处理征地、拆迁、拖欠、改制等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综合10月8日 新华网有关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改善。这是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奋力开拓、与时俱进的结果,是“十五”计划中强调的“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最好诠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特别是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已成为了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

  正如

清华大学教授胡
鞍钢
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所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中国已从收入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

  城乡差距不仅使众多的农业人口沦为贫困群体,同时也使城镇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8.6%,但在工业领域,高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步伐却十分缓慢,就业增长率仅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种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不但危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各类社会案件数量急速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1986年以来,中国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针对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面对数百名中外记者,还曾援引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理论,为构建

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注脚解读。

  因此,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确保民生殷实,人人富足,不但是13亿人民的意愿,也应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保证,更应是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理念。

  可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将民生民利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将消除贫富差距作为重要举措来抓,由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转为更加关注人民福祉的提高。据悉,“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举国关注。它承载人民愿望,凝聚全党智慧,将为关键时期的中国再绘宏伟蓝图。我们相信,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但能从制度上逐渐缩小和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统筹社会全面发展,而且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