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耻辱并不耻辱 我们得不到诺贝尔奖是件好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 09:35 新华网 | |||||||||
陆钦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技奖近日陆续公布,仍然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名字。为此,10月8日《新京报》发表“诺奖再让我们反思科技创新体制”的社论,文章指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也不是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或面子问题,而是它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科研中的原始性创新有赖于宽松的研究环境、让思想自由奔驰的学术
一提到诺贝尔奖,就不觉想到了奥运会金牌,似乎两者同样凝聚着中国人复杂的民族情结。今天,我们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奥运金牌大国”。但是在彻底雪洗了“零的耻辱”之后,原本争得奥运金牌的急切心情,现在却反过来变成了不断质疑“举国体制”的思考:金牌数量领先能代表我们是体育大国吗?与其为了金牌的虚荣投入那么大的国力,何如投入到开展全民基础体育运动中去呢?同样,获得诺贝尔奖能证明什么?它能解决我们的什么问题?是不是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科技位居人后的状况呢? 以笔者看,现在得不到诺贝尔奖应该是件好事,至少它让我们保持一份反思的清醒。而不会给一些人提供过高估计自己的依据,以及可能有意无意掩盖自身的不足和矛盾。正是屡屡与诺贝尔奖无缘,才更让我们看清了国家和企业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和现行的自上而下式科研立项体制的弊端。科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需要持续性的大投入,产出预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所以建立一套相应的科学投入机制也是必然的。 当然,获奖并不是目的。诺贝尔奖与奥运金牌固然都是对一些杰出人物的工作成果和价值的肯定,但又有哪位获诺奖殊荣的人士在一开始就对自己说,我搞科研就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呢?所以,我们为何不能从中沉淀出一种超前的理性呢? 也许由于长期的与诺贝尔奖无缘,有的人现在唯求得一奖而快,而有的人则“愤而弃之”,认为此奖的发放有偏见,我们不必在意,或者干脆我们也自设一个类似的奖项,来弥补遗憾。这两种态度,前者总是有一种非要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自信的心态,而后者怎么说都是不足取的阿Q精神胜利法。其实,我们更应该把诺贝尔奖当作一面反思自己的镜子,从中看到我们的不足。假如真做到了这一点,中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实质的提高,那时获得不获得诺贝尔奖,才都是真正无所谓的事情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