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百姓热衷议政未必不是好事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0:39 新华网

  毕诗成

  10月2日,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先生在《新京报》发表题为“百姓普遍热衷议政未必是好事情”的文章,分析中国百姓议政的几个原因,并指出当前百姓普遍关心国家大事,说明社会出了什么问题,需要警惕。

  在当前民众参政意识越来越浓的背景下,党先生另辟蹊径,引人注目。但有些时候独特虽可振聋发聩,却未必更接近真理。

  我们知道,反伊战、反全球化、反八国集团富人俱乐部的浪潮多由欧美民众掀起,说中国老百姓比欧美人更关心天下大事,这样的结论不知党先生从何得出?退一步即便国人比欧美人更关心天下大事的立论成立,又有什么错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吗?

  百姓热衷议政,恐怕不能说就意味着社会出了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但不议的庶民,显然只是被统治的顺民,不是国家的主人。况且,“庶民不议”的“议”,多指非议,焉能等同于今天民主政治的“议政”?

  现代社会应当“天下有道,则庶民议”。百姓多议,有议的途径,才说明社会正常运行。前不久的个税听证会,正是把问题摊开来让百姓热烈议论,各抒己见,以利最终科学决策的好例子。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高度分化,旧有的以企事业单位为单元的管理模式逐步瓦解,而新的社会结构又未能建立,这个时候,百姓缺乏集团代言,多以分散的个体单位来关心国事。而现代政治的基本任务即在于创造一个政治过程,使多元分散的社会利益仍能凝聚为民族整体的意志。

  韦伯断言,现代国家的强盛,必然是以大众民主为政治基础,延展而来,大众民主的盛行,必然以大众政治参与得到满足为基础。

  将多数人排斥在政治过程之外,这种柏拉图时代就有的“精英政治观”,要么在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情况下,依靠宗教来实现,要么就是政治体制已经达到理想化境界,无懈可击而可以自动运转的情况下实现。显然,这两种情况在今天都不具备。

  孔子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说,可以要老百姓跟着走,不一定要老百姓知道为什么。这是典型的愚民思想。康有为改句读为:“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将孔子民主化了。

  我觉得,将党先生讲的:“百姓普遍热衷议政未必是好事情”,改成“百姓普遍热衷议政未必不是好事情!”也很有必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