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黄金周七年之痒 未来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09: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重庆 李北陵  

  曾记否,几年前,“黄金周”制度刚开始实施时,带来的是怎样的激荡?可如今,面对记者“黄金周去哪儿”的采访,许多人却兴味索然。

  有论者这样列举“黄金周”的弊端:其一,人口“大移位”,严重冲击了与旅游相关
的各个领域,导致经济运行秩序反常;其二,大量低收入者远离了“黄金周”的热闹喧嚣,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其三,黄金周假期也给经济运作、营商接洽和信息沟通等方面造成不便(据10月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据此,有人主张干脆取消“黄金周”;有人提出各地“自主命题”分开休假,实行带有浓郁民族味、地方味的“黄金周”、“黄金季”;也有论者建议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参考和仿效国际社会采用的“带薪休假”制度。

  意见不可谓不中肯,建议也犹有可取之处,但在目前情势下是否行得通,恐怕要打个问号。中国的《劳动法》早有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工龄在一年以上的职工均可带薪休假的规定,可结果怎样?十几年过去了,带薪休假对于多数在职者却依然是一个奢侈的梦。在当下,各国休假制度并不统一,“与国际接轨”不过是一个空想。在这样的特殊情势下,公众对“黄金周”的期许,并不全在于“黄金”———难得享受带薪休假制度,又无缘公费旅游,于是期待“黄金周”集中放假全家出游。面对不断加剧的就业竞争情势,在薪金、休假等问题上缺少话语权,外出旅游又囊中羞涩,期盼“黄金周”长假更为了休息放松。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节假日的形式与人们活动的内容。人们有理由担心,一旦取消了“黄金周”,就等于取消了应有假期,这显然会损害公众中一大部分人的利益。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黄金周”制度实施七年以来,作为一条“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举措,确实带动了一股井喷式的消费浪潮,居民的消费潜能得到了较大释放,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迅速,旅游消费有力地拓展了相关行业的市场(据10月5日《江南时报》报道)。

  那么,“黄金周”,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我想,对于具有特殊国情的中国内地,作为一种制度,“黄金周”的功能绝非是单一的;对于不同的群体和组织,其意义也定然是多样的,绝对的肯定或者绝对的否定显然都不足取。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完善法制,逐步增加休假制度的刚性,同时从管理、调控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弭“黄金周”衍生的弊端,令“黄金周”的内在价值真正显现出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