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企业的账难得糊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南 岭

  “满眼惊心事,一堆糊涂账。”这是浙江省审计厅厅长近日在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做审计工作报告时的感慨。据悉,该省在2004年度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高达127亿。其中,杭州一家典当企业仅安置了一名失业人员,却享受了614万元税收减免优惠的事件最为引人瞩目。

  企业的账向来是难得糊涂的。从公开的消息来看,审计机关并未查出这家企业有何违规之处。假设事实也是如此,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笔以一个工作岗位换取614万元税收减免的生意的确做得精彩,这笔账丝毫都不糊涂。不过,如此之大的税收损失对于公众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对于该企业的竞争对手来说更是不公平。即便对于这个企业的老板来说,也未必就完全没有害处。

  追根溯源,此事起因就在于当地的失业人员安置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新办服务型企业安置下岗人员达到企业总人数30%以上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等。在此政策之下,如果一个企业本来的人数就很少,而利润规模却不小,那么产生上述企业的极端例子也就不奇怪了。

审计抽样还发现,企业所获的平均税收减免额度是被安置人员所获报酬的12倍以上。

  由此,该审计厅的解释是“政策设置不够合理和科学”。事实上,如果抛开行政强制等因素不谈,那么税收减免与企业愿意安置下岗人员之间纯粹就是一个天平的两端而已。企业在12倍获利的情况下愿意接收下岗人员,在调整了政策并严格执行后,假设获利水平骤降,企业还会愿意接收下岗人员吗?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并不简单。表面看来,只要有合理的利润,企业都会愿意达成交易。不过,搞企业的人肯定不是这个思路,选择适量的、合适的人选到有人员需求的岗位上去,不仅仅有利于把工作搞好,更有利于保持企业运作的高效率。贪图一点税收减免就门户大开其实是很不经济的。当然,12倍的获利看来足以让企业动心。回报少了,企业就未必感兴趣。

  当然,为了完成就业任务所支付的代价未必一定是税收损失,但最终都体现为可以变现的权利。比如,一个汽车客运站要完成安置下岗人员的任务,就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控制个体司机的运营线路安排、自定管理费甚至指定修理等特权。这样的事情国内并不鲜见。在这类以权利赋予替代现金补偿的案例中,结果还更为糟糕,因为还要让个体司机等被管理人员付出沉重代价,最终连乘客也会遭受损失。

  无论体现为何种形式,这个就业安置政策似乎都是存在问题的。虽然部分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社会为此付出的巨额成本却使得其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如此看来,与企业打交道的政策必须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否则企业的账总是难得糊涂,审计出来的政府的账就会让人“满眼惊心”了。即便在就业这类重大问题上亦是如此。

  替代的办法并不难找。那就是变政府直接安置就业为补偿下岗人员。补偿的方式既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等等。虽然这样做需要政府一次性拿出不少的真金白银,看起来很不合算,不如把皮球踢给企业那么简单。事实上,如果把税收损失以及社会效率损失算进去,这种直接安置就业的办法或许是最不经济的了。

  当然,这两种思路的一个很大区别是,安置就业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一定实效,而补偿以及提供培训的方法却需要耐心和较多的配套措施。由此,追求短期效果可以不计代价,但是以长期均衡为目标的动力又将来自何处呢?

  最后需要强调的还只能是,企业的账难得糊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