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更要听取反对者的声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评论员 邵颖波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个税起征点举行了听证会,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任何人都不应该以法学家的眼光来苛求于整个过程的完美。批评没有必要,但是总结经验促进发展仍是应该的。毕竟立法听证是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使得民主的理念和成果得以真正展现。
而且更重要的,听证会过后,关于程序或者结果的讨论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依我们来看,弄明白听证会的真正功能倒是最急迫的。我们的观点是,听证会的意图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这一步,而是应当更进一步,要充分听取反对者的意见。 所以,立法听证不是一个必经程序,只有在立法机关认为事关重大,而且社会各层面意见过分分散的时候,在立法者认为不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难以下决断的时候才会召开。在听证会之前,法律的草案已经做好了,负责起草法律草案的部门,无论是立法机构本身起草的还是委托政府相关部门起草的,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是已经相当成熟了之后才进入正式的审读批准阶段。而且这个过程也有相当的公开性,社会各界已经知晓了最主要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召开听证会,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挑毛病、提建议。 拿这次个税起征点这个问题来说,各类新闻媒体在此之前就已经充分报道了财税部门改革的意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听证会再要组织一些代表来对这些主张表示支持意义确实有限。 有不少媒体报道这次听证会时都在标题上强调支持者占少数这个事实,的确,在全部25位发言代表中,只有8位表示赞同1500的个税起征点,但是,如果看过网上的文字直播或者是之后电视台剪辑的部分录像,你仍然会觉得这8位支持者的意见是主流,是多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意见是高度统一的,是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来证明同一件事情的合理性的,再反观那些反对者的声音,则是不成曲调。有要求1600的,有要求1800的,还有要求在1500基础之上再提高20%浮动的,甚至还有嫌1500太高的,每一种意见其实只有一位代表来阐述,和那8位支持者相比,选中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参加听证会的40位代表是全国人大在4982份申请表中挑选出来的,根据已知的情况,挑选的过程是要尽量体现出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差别,还有更为要紧的地区差别,东中西部都要有。总共只有40位代表,而发言的只有一半,这么少的人数要体现出这么的多差别实属不易,做到充分、科学、完美就更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排除了赞同草案的代表,应该说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他们的观点早就通过政府的官员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听证会只是一个收集不同意见的场合,不是最终投票决定法律最终文本,多听不同的甚至是反对的意见没什么不好。立法听证今后肯定会越来越多,看来,就听证本身的科学性来说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代表如何产生、信息如何公开、过程如何透明、信息如何反馈,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出一个制度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