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不能轻言中国的竞争力在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1日 09:11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欧阳觅剑

  世界经济论坛(WEF)最近公布2005-2006年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估了117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的成长竞争力指数(GCI),中国排在第49位。2002年中国的CGI排名是第33位,比上年的第39上升了6位,随后就只降不升,2003年降11位到第44,2004年降2位到第46,今年又降3位到第49。报告中排名的下滑,说明中国竞争力在下降?

  当然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因为类似排行榜都有一些主观因素,选取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不同,排列顺序就会完全不一样。今年上半年,在另一个机构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2005年全球竞争力榜中,中国排在第31位。是49还是31更能反映中国2005年的竞争力?因此,只看排名结果得不出有意义的结论,要透过结果具体分析排名背后的指标体系,才能使排行榜具有公信力。

  WEF的成长

竞争力指数由三类指标构成:技术、公共机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2002年GCI排名第33位,主要是被技术指标拖低,在80个被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在该项指标的得分仅排在第63位。这是因为技术的多数子指标采用人均数,包括高等教育入学率、每百万人拥有的美国发明专利数、每万人中互联网用户数、每百人拥有的移动电话、电脑数,等等,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均”总是不高。既然衡量的是整体竞争力而不是人均竞争力,采取人均数未必适当,可能造成对中国技术实力的低估。2002年,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标上的得分比较高,排在第8位,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那一年公共机构指标的得分也不算非常低,排在第38位。

  2003年直降11位,与公共机构和宏观经济环境指标得分降低相关。因为WEF的专家对国家控制银行等问题更加敏感,因此中国公共机构指标的得分降到第52位。而宏观经济环境指标的得分降到第25位更是直接受WEF指标体系变动的影响,他们增加了“政府浪费”的子指标,中国在被评估的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35。2003年排名大幅下滑,并不是因为中国竞争力在下降,而是WEF排行榜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改变的结果。这种改变或许能使评估变得更接近真实,但也有可能扭曲对中国的认识,因为模型的完善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作为基础,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

  可以说,2005年中国排名的下滑,主要是由指标的“不适用”造成的。今年技术指标和公共机构指标的得分排名与去年相差不大,分别是第64位和第56位,只比上一年降低2位和1位,它们不是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宏观经济环境指标才是主因,这项指标的得分从第24位降到第33位。WEF全球竞争力项目主任奥古斯都·鲁佩兹·克拉洛斯透露,这是因为中国政府“抑制居民存款”。这个排行榜很重视宏观经济平衡,有财政赤字、国民储蓄率等子指标。美国储蓄率过低,只有百分之十几,已经损害了它的宏观经济平衡,储蓄率提高会使它的竞争力增强。但在中国,储蓄率已经高达40%,适当降低可能更有利于消费的增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抑制居民存款的措施,倒是学界和舆论在呼吁多消费,这会促进中国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储蓄率与竞争力同向变动的指标体系,只适用于美国这种经济发达、市场成熟的国家,而不适用于经济结构正在转变之中的中国,也不能由此而得出中国竞争力下降的结论。

  排行榜隐含的前提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或者说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并由此而确定它们的竞争力,但实际上,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结构并不相同,而且竞争力首先取决于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中国竞争力的提高,首要的因素也不是与发达国家具有相同的结构,而是明确自己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关系和定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