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我们都知道仇富心理不该有 不需要林教授提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09:53 红网

  “不应该有仇富心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说,任何人都要依法纳税,如果认为富人赚那么多钱就应该交出来,他不支持。(见9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仇富心理不该有,我想,大凡保有理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并非要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等知识分子隔断时间就跳出来提醒我们一下。不要说那些大道理,比如自私是人的本性
,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如聚集大量财富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等,单说仇富心理吧,拥有这种想法并不能叫穷人立马变富,很多时候这种想法会叫人丧失理性做出违法的事情,害人害己。

  趋利避害是人类本性,哪个穷人也不想仇富杀富,风光一阵,被送上刑场。因此,林毅夫教授们的提醒,空洞而无力,乏善而可陈,难脱作秀嫌疑。况且,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一个小康家庭突遭灭顶之灾,比如民工的父母需要工钱救命,“不应该有仇富心理”的提醒往往会起到反作用:生活得不到保障,甚至命都快没了,反正怎么也是死,何不铤而走险呢?

  广州等地的砍手党,浙江、山西一代的绑匪,各地

高速公路的李鬼,很难说他们心中天生就有这种仇富心理——无数的事实证明,性恶论根本不成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笔不菲的收入,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孩子上学不为学费犯愁,有了疾病能够治疗……我想,这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愿望。因此,把他们的犯罪行为完全归咎于个人,很不公平——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同是9月28日,同是中国青年报,有这样的一篇报道,讲述了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县城一个尿毒症患者家庭从小康跌入赤贫的故事。从1997年至今8年多来,患者的丈夫和儿子———他们的职业分别是会计和教师———由于患者失去了医保,为了看病已经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丈夫瞒着妻子磕头乞讨赚钱。去年,那位可怜的丈夫已在心力交瘁中率先撒手人寰……

  小康家庭尚且如此,一般家庭可以堪之。这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缩影。《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按照这个古老的原则,从基本的道德逻辑出发,对这样的苦难家庭,社会不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吗?富人不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吗?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已大白于天下,难道政府没有责任把高昂的医药费降下来吗?

  从报道中看,尽管面临这样的苦难,患者的丈夫和儿子抛弃尊严去乞讨,也没有去行违法之事。我很怀疑,某个时刻,他们的脑子中没有闪过一丝念头:去杀富。汉乐府中的民歌《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作为一个老师,知识分子,他们不可能没读过,尤其当他们从报纸上读到,中国的富人为了享受和奢华,为了博美人一笑,而一掷千金,毫不痛惜,而这些钱可以挽救亲人多少个命啊!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富人的这些钱来路不正,是地地道道的不义之财!

  话说回来,林毅夫教授们,作为我们社会的精英,洞悉社会发展的一举一动,也不可能不知道富人的钱粘满了百姓的血汗。他不支持富人多交税,固然有他理论的道义,但他是不是忘记了,如果任由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形态继续下去,穷人为了生计而铤而走险,富人们被

保镖围绕,铁门把守,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是
和谐社会
中应该看到的一幕吗?

  “不应该有仇富心理”,一点也不错。但是这样的摇臂一呼,就能把贫穷百姓心中的怨恨抹去吗?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不是努力去钻研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不是去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建言献策,而是一味地呼吁“不应该有仇富心理”,岂不是舍本而逐末,缘木而求鱼?

  (稿源:红网)

  (作者:王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