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疯狂学者的疯语比失语更有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0:55 红网 | |||||||||
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2005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公开讲座中,北京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杜午禄指出,目前中国不存在两极分化问题。目前中国没有出现通过财团、托拉斯等进行资本运作而致富的群体,高收入阶层大部分属于受雇的工薪阶层,也不是一个大规模、垄断性的群体。(见中新网9月27日) 杜午禄先生认为,目前中国各地的基尼系数,尚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真的如此吗
这种疯语比有关学者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时失语,危害更大。我们知道,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贫富差别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扩大,说明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或机制在起作用。这个力量或机制,就是由市场和权力形成的合力。市场的竞争,使资源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而国家的再分配权力,则导致资源由社会基层流向政府,由于权力的被滥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腐败现象,使得国家大量集中起来的资源,流向了少数人的手中。由于我国仍是一个低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过大必然意味着一部分甚至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贫困,这就决定了公众对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因此仅仅是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就足以引起高度警戒。学者无视这种问题的存在,事实上意味着对社会批判精神的丧失。 作为理性的学者,面对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不仅延续而且在扩大的趋势,理性的态度是既不应如临大敌,像以往“不患寡而患不均”,将贫富差距视为社会不公平,也不应无视贫富差距的存在而任其发展,而是正视贫富差距并对其进行调控。作为学者,需要做的时向公众揭示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以及让公众明晓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合理性,进而给政府出谋划策,为保持合理的贫富差距提供有益的建议,而不是无视问题的存在。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时的疯语,让人感到了吃惊,吃惊的背后是学者批判社会现实勇气的流失和正视社会贫富差距勇气的丧失。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学者的疯语比失语更有害。 (稿源:红网) (作者:朱四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