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饮用水标准政策休眠VS月饼标准政策亢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11:1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9月26日的《文汇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休眠的政策何时才能被唤醒》的文章,对制度安排中“早已不合时宜,居然到如今还管用”的政策休眠现象进行了批评,文章举了三个例子:探亲假制度,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的老龄化社会要求;家庭出身问题,都什么年代了,升学、求职、入党、参军填表时往往还有所谓“家庭出身”一栏;差旅费报销标准,物价早已今非昔比,然而差旅费标准却始终如一。文章认为,政策休眠现象折射出某些政府部门的行政不作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该文章转载到网上被网友关注的热情来看,“政策休眠”这个名词在社会中激起了相当大的共鸣:仔细考察影响公共生活的那些政策,休眠现象太普遍了。 笔者随意搜索一下就发现了很多“休眠政策”:国家饮水标准20年未变,饮用水已经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广东特级教师津贴标准10年未变,每月还是80元;民航赔偿标准10年未变,货物还是论斤两理赔;空难理赔标准已有12年未变,7万元的赔偿额度无法体现对空难人员的保障;个税800元起征点25年未变,最近才提上提高议程…… 可以看到,这些“休眠政策”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社会正处于变化最快的时段,诸种政策本该适时而变,政策“休眠”,是对公众应得福利的一种变相剥夺,比如随着物价升高,如贫困标准不变的话,弱势群体的生存就很成问题。 笔者在浏览资料时发现一个现象:政策存在休眠现象,相应地,也存在着亢奋现象——即相对于不作为,存在一种过度作为的政策变化。贫困标准许多年未变,可是,美容美发业的标准都改好几次了,商务部去年就提出美容美发企业将与酒店一样实行等级评定制度;与每个百姓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标准20年未变,可为了一个小小的月饼,多个部门都争着变化月饼行业标准,保质期、工艺、包装、名称等,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还有香烟、酒类甚至蛋炒饭标准等,部门的关注过于亢奋,标准的变化过于亢奋。 为何存在这种休眠与亢奋的差别?显然,是出于利益考虑。像饮用水标准、税收起征点等属于公益事业,在其上的“作为”是需要政府部门付出的,为了避免“付出”,就让它们休眠吧;而像美容美发、月饼等等,把握住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权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制定标准就是发放许可证),所以自然就亢奋地“作为”了——休眠与亢奋的反差中,映衬出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势利,在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上急吼吼,有公益而无“利润”的事情上慢吞吞。 前段时间媒体在热议“和谐成本”的话题: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分享不到改革成本,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对此,政府应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支付“和谐”成本,通过利益协调,理顺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显然,及时地修改那些跟不上时代的公共政策是支付和谐成本一个最重要的路径:通过修改,增加供给弱势群体应得的福利;通过废止,去除那些桎梏百姓发展的政策;通过增加,让更大多数的人享受到改革利益。□曹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