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樊艳兵:求医问药的精英情结是如何形成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09:24 红网

  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最近,记者在北京几大著名医院现场采访,体会到“全国人民上‘协和’”的艰难与无奈,而这又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缩影。(参见9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上大学必须上清华、北大,必须上一流的大学,上医院必须上“协和”、“同济”, 必须上一流的大医院。曾几何时,“精英情结”已经弥散到人们的求医问药的生活中来,于
是,人们逐渐形成了“大医院崇拜”,即一旦生病就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也只有在大医院治疗才能够让人放心。

  “精英情结”源于对“精英”的崇拜和自身诉求的重视。人们一般把身体康健与否和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因此,一旦身在其中时,就会格外重视,不计成本地全力以赴,并寻找“捷径”,追求一步到位。

  根据人们普遍的就医经验,小

医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药到病除”,甚至会出现误诊而遗误诊疗的最佳时间,大医院就医虽然难和贵,但是比起生命而言,仍然是较小的“代价”,这样的经验日积月累,由寡至众,逐渐在民众中形成共识,以至于有的人感冒了,有了头痛脑热的小毛病也直奔大医院,以求省事。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秀医生都流向了大医院,强化了患者的“追星意识”,但并不是“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罪魁祸首”,客观地讲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分布均衡,也完全没有必要“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反过来讲,正是有了优势资源和优秀医生的集中支撑,才构筑起了人们抵御疑难病症的最后一道屏障。笔者认为,有些问题恰恰是出在中小医院身上。

  中小医院在人们映象中质量差,笔者认为这个“差”主要是来自服务而非医术和设备,就是最简陋的医院,也要有必需的医疗条件和合格的医生,如果因陋就简,一切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精打细算,应该不至于到门可罗雀的程度,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中小医院把病人当成了资源,只要有病人来,就会最大程度地“开发”,大包大揽,包医百病,不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决不因轻言转院。

  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认为中国医疗体系缺少全科医生,笔者建议,在现有的条件下,不妨让中小医院充当全科医生的角色,就每个医生个体而言,虽不足担此重任,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中小医院以人为本,整合众多医生的优势,是一定能胜任的。唯有如此,才能促使患者疑难病进大医院,一般病进中小医院,做到病人合理流动,大、中、小医院各得其所。

  (稿源:红网)

  (作者:樊艳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6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