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清纠工作头炮哑火原因何在 官煤整顿任重道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13:11 证券时报

  刘锐

  全国各地整顿官煤勾结的工作遇到了“抵抗”。有媒体报道,在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有关“清纠”的紧急通知,明确公职人员主动从官煤撤股的最后期限来临之时,内蒙古全自治区竟没有接到一起公职人员主动从煤矿撤资的报告。不仅如此,某矿老板还透露了某些官员的“肺腑”之言,表示即使自己丢官,也不会撤股。

  如此情形,不光是发生在内蒙古,其它地方如湖南、山西等地,大限已到但却没有官员主动撤资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即使是在业已查出的全国一些典型官煤勾结大案中,也没有一件是党政官员们“自首”,相反基本都是通过群众举报而查获。“清纠”工作头炮哑火,原因到底何在?

  首先是因为官员们坐享“红利”的诱惑力太大,极少有人愿意“弃暗投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是选择自己的政治仕途还是选择诱人的“钱程”,官员们的抉择毫不犹豫,非常现实。在一些参股煤矿的官员看来,与变化莫测的政治前途和相对微薄的薪水相比,眼前实实在在的“钱途”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正如业内人士比喻的那样,这东西比抢银行都来得快,并且不承担任何风险,天下哪有比这更好的差事?与之相比,一顶乌纱帽又算个啥?

  其次,官员们参与现有煤矿运作的隐蔽性,也给了他们对抗政策的底气。在目前煤矿等许可证管理体制下,官员们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管制权力来寻租,根本毋需拿出真金白银。所以在目前的很多官煤勾结案中,官员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大都是以手中权力为煤矿老板开方便之门,矿老板则以任何可以想象的方式为官员们提供利益和好处,名曰“干股”,不留痕迹。在这样的一种现实逻辑下,既然无真凭实据,也难怪某些官员敢于放手一博。

  再者,某些官员也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法不责众”是国内很多领域都存在的一种特有现象,实际上也成全了违规腐败者们的一种潜在预期。以往的一些经验告诉他们,当某种违规行为达到“众”的程度时,“法”就难“责”了,比如公款吃喝,比如超标用车、公费旅游等等,这些虽都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只因已成普遍现象,违规违法也就不再是问题。官员们难保不会这样想,既然煤矿领域中存在的官商勾结、猫鼠同眠已基本成普遍现象,投资煤矿的官员肯定如过江之鲫。比自己入股多的官员多了去,他们都还没撤,即使最后一不小心被查出,还能把自己怎么样?

  在各界普遍认为的官煤大限已至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的官员们迟迟不愿坦白,这究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应该说,有关部门针对煤矿领域中的官商勾结这一普遍现象,对公职人员参股进行限期清理,算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但找准了病根并不等于一针就可以立马痊愈。尤其在煤矿领域官商勾结业已根深蒂固、成为业内潜规则的情况下,仅凭一纸红头文件,就想让深陷其中的党政官员们坦白从宽,束手就擒,无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官员参股煤矿,其中的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如果不从各方面多摸摸底,多考虑一下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因素,在找到病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治理整顿官煤这一重大战役无疑会拖得比较漫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