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际无车日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又有何妨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8:32 红网

  今天(9月22日)就是“国际无车日”,“自然之友”、“地球村”等环保组织和北京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街头散发传单,张贴海报,向市民倡议在每年的9月22日“国际无车日”放弃私家车,改乘公交车、地铁或骑自行车,减轻交通重负,倡导节约能源,尝试城市出行新方式。那么,9·22,您能不开车吗?

  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和人们身体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同时汽车产生的噪音也
日趋严重,它甚至已经占到了城市噪音的85%;另外,由于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的燃油消耗同步快速增加,到2020年后我国石油消耗总量的50%以上需要进口石油来提供,对我国能源安全形成严重威胁。通过民间环保组织和大学生的倡议,让人们特别是有车族认识到汽车发展的负面危害,从而多些反思和警醒意识,这对于营造“国际无车日”宣传的社会氛围,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很有必要。

  城市的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城市的马路越建越多,越建越宽,但是,收效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汽车保有量无节制的增加,汽车增加的速度超过了改建、扩建和修建马路的速度。令人遗憾的是,包括城市决策者在内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城市汽车随意增多所带来的种种危害,误入了缓堵方法的误区——只问路而不问车。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算了一笔账:北京一年堵车大概造成60亿元损失,平均一个北京人每天损失1.1元钱,一年损失400元。可见城市堵车现象不可等闲视之。

  既然无论是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

能源上还是从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上都应该提倡多改乘公交车、地铁或骑自行车,尝试城市出行新方式,那么能够在9月22日“国际无车日”大张旗鼓地宣传放弃用车就很有意义。在这样一个视有车为有身份和地位意识根深蒂固的时候要让很多的有车者很快响应也不现实,但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又何妨呢?待以时日的潜移默化必然会带来意识的变化,取得实际效果也是指日可待现实。

  但是,仅仅让“自然之友”、“地球村”等民间的环保组织和大学志愿者来宣传“国际无车日”还很不够,应该有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的环保组织以及大学志愿者共同积极的呼吁和宣传才能使“国际无车日”活动更深入和长久地开展。毕竟政府环保部门的宣传更有资金和组织保障,更有公信力和说服力,更能够产生宣传效果。同时,在“国际无车日”那一放弃车的不仅仅应该是私家车,更应该包括公务不忙的公家车。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多些“国际无车日”意识。如今,很多经常开车者的体质测试结果显示为体重超重、肌力消退、心肺功能下降、精神压力增大,处于典型的身体亚健康状态,有多发高血脂、高血压、

脂肪肝的趋势,这和缺少锻炼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有车族能够多骑自行车或者如果上班的路程不是太远,就坚持走路上下班,那么一来为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做了善事,二来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在9月22日“国际无车日”这天放弃车的行动,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难能可贵。树立了这种意识,把改乘公交车、地铁、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变成一种自律意识,一年当中要求自己有几天或者每月有一天的弃车计划,那么坚持的时间长了,参与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显现“国际无车日”的质变效果。改用鲁迅的名言就是:世上本没有被堵的路,开车的人多了,也就堵了路;弃车的人多了,也就不堵路了。

  (稿源:红网)

  (作者:魏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