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消费是一种隐性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0:23 南方日报

  王宁

  在许多人眼里,消费是一种纯粹消耗性的活动,并不具有什么产出效应。在经济学家看来,如果说消费具有什么产出效应的话,那么,这种产出效应是外部性的,也就是说,消费创造了需求,从而为生产活动创造了市场。当然,经济学家并不否认消费的内部产出效应,例如,通过消费,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劳动力得到再生产。这些说法都没错。不过我在这
里所要说的,是消费的另外一种效应。

  我所说的,是消费的滞后效应,而不是即时效应。如果说,通过消费而满足当下的需要,从而使劳动力得到再生产,是一种即时效应。那么,消费还具有一种滞后效应或延时效应。这种滞后效应在短时期内,对个人来说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它却能被累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消费的滞后效应累积到一定的度,其效果就会凸显出来,个人就会发生某种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影响个人的生活机遇和社会境况。

  那么,消费具有哪些滞后效应呢?它至少有以下三种。

  首先,消费具有滞后的身体效应。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食品消费上。均衡而有营养的消费,不但可以充饥和一饱口福,而且可以带来健康这一滞后效应。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导致健康受损的原因很多,充足而有营养的食品消费未必就能保证健康,但是,充足而有营养的食品消费却是健康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食品,其他消费,如医疗保健、休闲、运动等,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所以,尽管健康涉及到很多因素,在统计的意义上,如果我们扣除不可控制的环境、压力和不良嗜好等因素的影响,那么,一般来说,可支配收入越高的群体,越有能力进行健康消费,其身体条件往往更好。例如,在美国,患肥胖症的,更多属于收入低下的阶层,而保持健康体型的人,多半属于中上阶层。由此可见,在某种意义上,健康实际上是一种阶层现象,是以消费为媒介而产出的个人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我们所消费的东西的产物。

  其次,消费具有滞后的能力效应。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教育消费上。教育所带给个人的影响,不是即刻显现的,而是一个逐渐累积、滞后显示的过程。根据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在统计的意义上,个人受教育的年限,往往与个人的人力资本成正比。受教育越多,人力资本越高。而人力资本又同个人的工资收入成正比。在市场需求相同的条件下,一般地说,个人受教育年限越长,人力资本就越高,相应的,工资收入也就越高。在中国,高人力资本的门槛是大学教育。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十分残酷,个人是否能考上大学,不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且取决于初级教育消费的各种条件。可以说,一个人日后的命运,可能从他一早读怎么样的幼儿园、怎么样的小学,以至怎么样的初中和高中,就已经悄悄地决定了。

  既然人力资本是教育消费的滞后效应,因此,各社会阶层在子女的教育消费上,往往是不遗余力的,都在千方百计为子女创造良好或优质的教育条件,包括通过交纳“择校费”让子女上名牌学校、请家教、上辅导班、购买昂贵的学习辅助工具等,有的家庭甚至不惜重金送子女出国深造。可以说,教育消费是导致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而也是各阶层角力最多的一个场所。在一定的程度上,创造条件让子女享受最好的教育,不过是父母用金钱在为子女的前途和幸福铺路。

  第三,消费具有滞后的社会效应。这里所说的社会效应,主要指因个人的魅力而产生的合群性。个人的魅力包括两个方面:可控方面和不可控方面。不可控的包括我们的遗传特征,如身高、肤色等等,可控的则包括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的魅力包括我们的行为举止、谈吐风度、鉴赏趣味、气质修养等等。外在的魅力包括我们的长相、面貌、体格、体型等等。前者是可以通过参与文学艺术活动和礼仪修习而逐步获得的,后者则可以通过锻炼、美容以至整容手术来实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费。

  这种个人的社会性效应,可以叫做个人资本(贝尔克)。它不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机遇,如婚姻市场和就业市场上的机遇,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享乐能力和自信心。换句话说,导致个人资本增长的消费,有利于促进健全的自我认同的形成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增进个人的幸福。

  合理的消费不但在个人身上导致一系列滞后效应(身体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个人资本效应),而且在宏观上导致整个民族的滞后效应。消费不但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在总体上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整体

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宏观结果的出现,取决于公平的消费条件。过于两极分化的消费,只能导致社会的“断裂”(孙立平),促使“仇富心理”的蔓延,因而在总体上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可见,消费并不仅是对产品和服务的耗费和使用,而且是对个人的未来、甚至于一个民族的未来的一种投资。由于这种投资的后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这种消费的投资性质,在初始阶段是很不明显、很隐蔽的,因此它可以称为“隐性投资”。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