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公平本身就是目的 向不公平社会体制开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不公平的体制会造成经济代价。不公平的体制倾向于保护政治上有权有势者和富人的利益,而往往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如果中间和较贫困的群体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社会就丧失了创新和投资的机会

  徐冰

  9月2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题为《公平与发展》的“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巨大鸿沟造成了极度贫困的持续存在,并往往影响到很大一部分人。这种现象既浪费了人的潜力,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减缓经济持续增长的速度。

  报告开篇即让人们思考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南非孩子的不同命运:

  一个孩子是黑人,女性,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村家庭,而另一个孩子是白人,男性,出生在一个开普敦的富人家庭。

  一个孩子在出生第一年的死亡概率为7.2%,比另一个孩子高出一倍以上。

  一个孩子预期能活到68岁,比另一个孩子多18岁。一个孩子还会获得12年的正规教育,而另一个孩子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在学校上满一年。

  世行报告用这两个孩子充分实现其潜力的机会从一开始就有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机会的差异转变成贡献于南非发展的能力上的不同,说明了一个深刻而沉重的道理:不平等是如何开始于出生时并最终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

  世行的报告可谓振聋发聩,两个孩子的不同命运,以直击人心的震撼和刺痛,使人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的天壤之别?如何努力,才能使天壤之别取得原本的合理性?

  不同的命运,始于出生之时、始于不同的家庭。这是世行报告所传达的极其沉重的信息。它以鲜活的例子和数据,在颠覆人们固守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也使人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颠倒的世界。当一个人的未来希望,不取决于个人努力而取决于不同家庭、不同出身、不同阶层的时候,希望又何在呢?尤其是,这样因后天因素导致的不同命运,如果肇因于不合理的社会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时候,人们的未来,又能有什么样的希望?

  “公平性,赋予每个人相同的生活机遇,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世行今年报告的中心思想。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世行报告中,公平性,其基本定义是人人机会均等。世行将公平与平等做了清晰的区分:公平不等于收入的平等,不等于健康状况的平等,也不等于任何其他具体结果的平等,而是对一种机会均等的状况的探求。在这种状况下,个人的努力、偏好和主动性,而不是家庭背景、种姓、种族或社会性别,成为导致人与人之间经济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

  为了论证“人人机会均等”的合理性,世行报告主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展开。这为持不同观念的人,提供了理解的可能。

  就我国的实际来看,人人机会均等,显然是一个理想色彩浓厚的追求。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导致出身的不同,从而导致的严重机会不均等,导致的人生际遇的不同,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社会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由户籍所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国公民从出生就被人为地分成了农村人和城市人,并由此造成占有社会财富、享受社会福利以及处理人生压力时,面临巨大不同。这种巨大不同,残酷地决定了千万农村子弟本不该坎坷的命运。

  如果说,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那么,起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人、没有机构测算过,城乡身份隔离所推动的发展,所造成的农村人才和经济的损失,对我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会成本”。

  体制所致的机会不均等,在我国还鲜明地体现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差距上。无论是创业成本、占有以及享受的政策和自然资源,在目前,民营企业都远远无法同国有企业相提并论。就此,当我们大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时候,同样也没有真实地测算过,由此倾斜所造成地民营企业的损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又是一个怎样的“机会成本”。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项数据称,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45,已超过0.4警戒线;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份额则高达5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发表研究报告则指出,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急剧加大,目前已达到第二严重的“黄灯”警戒水平,今后五年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应当看到,我国的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也肇因于体制性的先天机会不均等。当有的人吃大苦流大汗以求最低温饱,有的人却凭“高贵的身份”坐享其成时,勤劳苦干、自尊奋斗以改变自身命运的价值理念必定遭到羞辱。面对这样的体制弊端,有什么理由让人相信未来的希望。

  报告的一位主要作者弗朗西斯科·费雷拉说:“不公平的体制会造成经济代价。不公平的体制倾向于保护政治上有权有势者和富人的利益,而往往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如果中间和较贫困的群体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社会就丧失了创新和投资的机会。”

  而报告所要证明的则是——“不平等的陷阱”,即,“不能充分实现潜力的周期不断延续”。

  世行的报告,从经济的角度让人们看到了不公平的后果,也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公平的理由”。但是,人类追求公平,却决不仅经济一个理由。而人之所以为人,不妨说,“公平本身即是目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