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吴钩:农民过劳死最严重 可又有谁会去关心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6:46 新华网

  吴钩

  重庆綦江县一名正值壮年的农民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每天劳作18个钟头,结果在中秋前夕,累死在家门口,死前,他刚刚担着150斤重的谷子回家。(9月19日《重庆晨报》)

  在“过劳死”已经成为不同阶层的一大杀手的当前,农民所面对的“过劳威胁”无
疑是最严重的。农村太穷,农活太累,而且农业劳动回报率太低,农民只有辛苦再辛苦一点,“过劳”再“过劳”一点,才可能养得活一家老小,才可能供得起子女读书。一个农民因为“过劳”撒手而去了,但我们不知道在贫瘠的黄土地上,还有多少农民兄弟正在“过劳”地活着。

  即使“过劳死”对于农民的生命威胁已经近在眼前,然而我们还是很难从公共舆论中找到对农民“过劳”现象的关注。一个明星英年早逝了,马上有公众和专家出来关心明星的生活是不是“过劳”了。近一段时间来,警察、知识分子乃至中产阶层的“过劳问题”,都引起了热切的关注,唯独对农民群体的“过劳”现象,舆论界却表现出耐人寻味的集体失语。是因为农民命贱,天生应该“过劳”?还是因为农民“过劳”太寻常,没有“新闻点”?

  其实,与农民的“过劳”问题相比,不管从“过劳程度”还是从生存压力上说,明星、中产者之类的所谓“过劳”,多多少少都有点“伪问题”的成份。显然,后者少干一点活,少挣一点钱,不会有忍饥挨饿之虞;农民一天不埋头苦干,行吗?中产者们的“过劳”,注意一下“劳逸结合”,就可以调节过去来;而对于终日劳累的农民来说,他们又该如何避免“过劳威胁”呢?

  如果农民的劳动回报率还是十分低下,如果医疗、教育等支出继续让农民不堪重负,如果社会救济机制未能为农民的生老病死等问题分忧,农民将只能与“过劳”甚至“过劳死”结下不解之缘。

  一个壮年农民因“过劳”而死于非命,令人悲酸。比这更令人悲哀的是,已经成了一种现象的农民“过劳问题”,迟迟得不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建议,请在“聚焦”诸如中产阶层的“十大焦虑”之类的同时,关心一下农民群体的“过劳”现象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