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只是为了赚钱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1:56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公立医院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答案显而易见应该是后者。但是,在一些公立医院,一种扭曲的医疗业绩观,正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推波助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收正成为许多医院的头等大事。200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多达30万家,这些机构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即公益性的医疗机构,但是不
“每到年中、年底,院长们聚集到一起就是相互攀比和炫耀,你‘做’了一千万,我赚了一个亿。”上海市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一民院长告诉记者:在有些医院,不仅是院长,从科室到个人,从上到下都浸透着这样的“业绩观”。在“计件制”的分配制度下,“业绩”直接关系着医务人员的收入。 扭曲的业绩观必然带来扭曲的行为。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医院要发展、要进仪器、要盖高楼,就要从患者身上想方设法多收钱,从开单提成,到大处方、各种无谓的检查、滥用抗生素、向并不适宜的患者推荐使用“高新技术”、将需要转院的病人强行留住治疗……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不仅加重了群众就诊的难度,也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什么是造成医疗业绩观扭曲的土壤?业内人士纷纷将原因指向了投入补偿机制。不少医院管理者显得理直气壮:“医疗是绿色GDP,需要大力发展壮大。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医院90%以上的开支靠自己,当然只能挣钱。” 诚然,我国的医疗补偿机制确实存在弊端,但是,这并不构成医院逐利的借口。政府办公立医院,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医院并不是企业,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决不能把医院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医疗卫生行业可以运用市场手段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但决不能利用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敛财,也决不能将政府提供的优质的医疗资源贴上“价高者得”的标签,牺牲公平公正的原则。 只有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才能摒弃医院扭曲的业绩观,全面扭转医疗卫生行业的风气,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其中,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设计和资源配置,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更需要让每一位行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明白:为群众治好病,提供方便、优质、价格合理的服务,才是医疗行业真正的业绩。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21日 第一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