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关心农民的过劳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5:00 珠江晚报 | |||||||||
重庆綦江县一名正值壮年的农民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每天劳作18个钟头,结果在中秋前夕,累死在家门口,死前,他刚刚担着150斤重的谷子回家。(见9月19日《重庆晨报》) 请允许我说一句残忍的话,一个壮年劳动力因过度劳累而死,对于许多贫寒的农民家庭来说,实在谈不上意外。在“过劳死”已经成为不同阶层的一大杀手的当前,农民所面对“过劳威胁”无疑是最严重的。农村太穷,农活太累,而且农业劳动回报率太低,农民只有
即使“过劳死”对于农民的生命威胁已经近在眼前,然而我们还是很难从公共舆论中找到对农民“过劳”现象的关注。一个明星英年早逝了,马上有公众和专家出来关心明星的生活是不是“过劳”了。近一段时间来,警察、知识分子乃至中产阶层的“过劳问题”,都引起了热切的关注,惟独对农民群体的“过劳”现象,舆论界却表现出耐人寻味的集体失语。 其实,与农民的“过劳”问题相比,不管从“过劳程度”还是从生存压力上说,明星、中产者之类的所谓“过劳”,多多少少都有点“伪问题”的成分。显然,后者少干一点活,少挣一点钱,不会有忍饥挨饿之虞;农民一天不埋头苦干,行吗?中产者们的“过劳”,注意一下“劳逸结合”,就可以调节过去了;而对于终日劳累的农民来说,他们又该如何“劳逸结合”呢? 如果农民的劳动回报率还是十分低下,如果医疗、教育等支出继续让农民不堪重负,如果社会救济机制未能为农民的生老病死等问题分忧,农民将只能与“过劳”甚至“过劳死”结下不解之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问题解决起来太棘手,舆论界才避重就轻,闭口不提农民的“过劳”现象? 一名壮年农民因“过劳”而死于非命,令人心酸。比这更令人悲哀的是,已经成了一种现象的农民“过劳问题”,迟迟得不到掌握着话语权的人们地关注。 吴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