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燃油税难产卡在相关利益部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新华社记者 李新民

  专家强调利用税收手段推进节能已是势在必行

  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多磨”了10年至今仍在“襁褓”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燃油税的难产?长期以来,官方公开给出的理由是“油价太高”;一些反对者给出
的解释是“在具体征收中还存在操作上的难度”等等。

  记者近日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得到的回答是:“油价高”不应该是燃油税是否出台的决定因素,因为燃油税是鼓励节约用油,油价高才更需要节约。如果非要等国际油价跌到20美元以下再实行费改税,中国不如干脆宣布终止燃油税改革,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进入高油价时代。

  对于“操作上存在难度”的说法,许多人更是不以为然。

燃油税究竟是在油品的生产、批发环节收取,还是在零售环节———加油站收取?税务部门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燃油税偷漏现象的发生?

  这些操作层面的事,是在决定开征燃油税的前提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如同不能因噎废食一样,我们不能把“操作上存在难度”当成否决改革方案出台的理由。

  一位经济分析人士认为,燃油税“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根本原因还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其中主要涉及交通部门和税务部门利益分配,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等等。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首先,推行燃油税的最大阻力依然来自公路交通部门,因为费改税后,交通部门不仅失掉了一大块收入,最重要的是失掉了上路稽查的权利,摘下大盖帽,变成了筑路工,这恐怕是最难令人接受的。

  其次,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也不小,因为现在的养路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改为燃油税后就会中央占大头;现有的路桥收费也是由公路监管部门来收取,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会进入地方政府,改成燃油税后,这笔钱将上缴国家财政。

  其三,按理说费改税后,税务部门应该持积极态度,但由于近年来国家税收连年以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增长———比如2004年中国的税收收入完成25718亿元,增幅达25.7%,创历史新高,而这一年GDP的增长是9.5%———显然,当税务部门不得不为税收增长幅度高出GDP增幅2.5倍而忙着找理由、做解释的时候,对于燃油税改革的要求显然已变得不再迫切。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在能源供需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汽车产业的迅猛增势,让中国的石油战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节约能源”已经被有关专家提升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因此开征燃油税即动用价格杠杆,利用税收手段推进节能已是势在必行。再说,实施燃油税并不是我们的发明创造,许多国家早于我们几十年就实行了。对出台燃油税所面临所谓种种“难题”,他们都有解决的先例。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找不到“最佳时机”,而是如何制订相关税率及征收方式。(20B1)

  链接

  燃油税:开不同车说不同话

  关于国家将开征燃油税的消息,并非像部分舆论所说的那样一片赞扬之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燃油税的认识,不同社会角色有着不尽相同的声音。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私家车一族。长期以来,他们是燃烧税的最大拥护者和推动者。随着

国际油价的飙涨,他们对“择机出台”的燃油税税率表示出极大关注和担心。

  北京的关女士认为,目前统缴养路费的方式,对所有车辆一视同仁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关女士认为,在现有高油价下,原来所传说的30%税率应该适当下调。因为“一项涉及老百姓的改革,一定要考虑老百姓和利益。实施燃油税之后,普通消费者所支出的税额总体上不应该比现在支付的费用更高”。

  第二类是营运车特别是城市

出租车一族。他们因行驶里程多,多数人对开征燃油税表示担心。可是近年来,随着油价的快速上涨,许多城市开始大规模推广出租车“油改气”工程,改用天然气或LNG做燃料后,出租车司机们对燃油税的担心有所减弱。

  据测算,“费改税”之后出租车,每台车每年将要多交纳1.3至1.5万元。一位司机表示:“现在油价上涨后,盈利空间已经缩小。再开征燃油税将使营运成本增加,不仅没钱可赚,还有可能亏本。”他因此表示期待开征燃油税后,国家会考虑从政策上向营运车辆给予倾斜。

  第三类是公车族,开征燃油税对他们的利益没有什么影响。北京某机关司机说:“公车本身就是由国家财政购买的,开征燃油税,只是把钱从国家财政的这个口袋拿到另一个口袋。”但这位司机认为,开征燃油税后车辆使用成本将增加,可能更有利于单位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说不定会推进公车改革的进程。(李新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